|
本帖最后由 弦音 于 2009-12-6 16:13 编辑
作者:沈理
有一些眼镜企业的司售人员,包括一些验光师,甚至包括一些眼镜企业的老总,对于向顾客推荐中高档产品,还心有余悸。有些人是担心顾客难以接受,造成跑单,这是出于不自信;另有一些人,是对于高档产品的性能与品牌背景缺乏认识,这是无知;但也有一些人,是出于对顾客的“怜悯”,他们的理论是:赚钱不容易,顾客并不都是大款,推便宜的产品给顾客,是出于良心。按照他们的逻辑,推荐中高档产品给顾客的人,都是伤天害理了。
我很欣赏姜玉坤眼镜的创始人姜玉坤先生的一句话:做生意,不是你教育消费者,就是你被消费者教育了。
比如,姜玉坤眼镜从1992年创立至今,就坚持不卖水晶眼镜,这在北方的眼镜零售企业是少见的。今天,来一个顾客,要配水晶眼镜,你说没有,并说明,戴水晶眼镜的危害和市面上真假水晶镜片鱼目混珠的情形,顾客不理解,走了;明天又来一个顾客要水晶眼镜,你又说没有,顾客又走了。于是,你着急了,赶紧找来水晶眼镜放在店里——等于把之前所说的水晶眼镜有害眼睛的话全都作废了——你的眼镜店和其他眼镜店也就没什么差别了,所谓“同流合污”;这就是你被消费者教育了。相反,当你努力说服了一个顾客,放弃购买水晶眼镜的念头,转而购买树脂镜片,你不仅做到了一笔生意,更拴住了一个顾客,因为,这个顾客发现,你是一个负责任的商家,不会为了赚取利润而放弃真理,这个真理就是:水晶眼镜是有害于眼睛的。
姜玉坤还主张不卖现成老花镜,并在自己的直营店中执行至今,所以,姜玉坤的中老年渐进镜片的销量也明显高于同类型的眼镜店,这其他店里,这些顾客原本只是买走一副老花成镜的。许多人学习姜玉坤的经营手法,但没坚持多久,就被消费者教育了。
在推荐中高档产品方面,其实,就是谁教育谁的博弈。
我曾经去过一家眼镜店,它的店铺是分为两层的,第一层销售中高档产品,第二层陈列低档产品。(这个陈列格局,我是非常赞赏的)。那天来了一对顾客,似乎是母女关系。女儿配眼镜,母亲做参谋。店员向顾客推荐一副售价在500多的眼镜,顾客试戴之后,感觉不错,顾客在试戴前并未问价钱(这说明顾客的购买能力有很大的弹性,所以并不是很担心价格问题),当得知这副镜架售价为500多元时,顾客的母亲说了一句:这么贵啊,有没有便宜一点的。营业员马上回答说:我们楼上还有,楼上的便宜些。于是,就把顾客二人引上二楼(该店二楼镜架,最贵的售价为280元)。顾客在楼上选了很久(将近20分钟),看了几乎所有的柜台,终于找到一款还过得去的眼镜。正在试戴,妈妈的电话想了,似乎有急事要先走,于是,妈妈从包里拿出钱包,从一叠人民币当中(从我的角度看过去应该有4000左右)拿出500元交给女儿,说:我先走,你自己配吧,就这副吧。给你500,应该够了,镜片你自己看。然后,妈妈就走了。女儿就选了那副镜架,然后整副成交后为400元左右。
我想,其实这笔生意完全可以成交在700至900之间,转折点就是当顾客说:这么贵的时候。我们的员工不要被顾客教育(她相信了顾客是没有多大购买能力的这么一个假象,就是给顾客教育了),相反,她去教育顾客说:这副眼镜的设计很独特,而且材料也很轻很结实,才500多,比起进口名牌来,已经算很超值的啦——那么,结果会大相径庭。
顾客,无论有钱没钱,永远都会说你的商品贵了,包括李嘉诚买东西也是,这是杀价术的最基本招式,如果员工连这个都区分不出来,那就很难提高成交单价,挖掘顾客潜力了。
当然,仅仅是员工缺乏技巧,问题并不大,如果是从主观上抗拒销售高档产品,那就是万劫不复了。
我曾经遇到一个客户,他总担心主推中高档产品会得罪了顾客,于是,我给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客户开的车是一起大众的辉腾。我就问他,其实大众的桑塔纳(在北方是捷达)是一款非常经典的车了,血统纯正、性能稳定、维修方便、配件充足,按理说,大众只需要不断生产桑塔纳就可以了,根本没必要再生产polo、帕萨特、速腾、途安、途锐等等车款了,不都是代步工具嘛!为什么没有人认为:大众把一辆轿车从七、八万一直卖过百万,是“伤天害理”的事情,即使一个开出租的“的哥”也梦想有一天自己可以开更名贵的车。这是为什么?
我个人认为,向顾客推荐中高档产品,对于眼镜零售店的销售人员而言,是在创造三赢的局面。
所谓三赢,第一个赢家是我们的用户——消费者。他们虽然付出了较多的花销,但是,也换来了更好的生活品质。国人常常羡慕国外的生活水准,而其实,西方人的生活品质高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收入高,而是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以一副渐进多焦点镜片而言,一个法国人验配一副渐进镜片的费用(包括验光费用)所占其月收入的比例,和一个中国人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欧洲中老年人当中,有27%的人验配多焦点镜片,而在中国,这个比例仅仅是0.2%,中国人是拥有全球最高存款的“穷人”,我们的贫穷是在于我们的生活品质!而当我们的销售员向顾客推荐一款中高档产品时,实际上是提升了顾客的生活品质。我有一句口头禅:戴好眼镜,眼睛会知道,鼻子会知道,耳朵会知道。优质视光学产品所带来的独特体验,是普通产品所无法比拟的。而拥有这种体验,享受这种快乐,我觉得是幸福的事情,更何况,比去到巴黎看埃菲尔铁塔而言,这种幸福是你能够承担、触手可得的。
所谓三赢,第二个赢家是我们的企业——你的老板。今天的眼镜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断投资于员工培训、设备升级、装修改造和高端产品引进。企业做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在争夺消费者的赛跑中能够跑第一,至少,不是最后一名。所谓竞争,就是物竞天择,只有最强最优秀的企业可以最后存活下来,而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可以提供给顾客更优质更有保障,甚至是更实惠的产品。(这个实惠是相对的,不是指档次低,是指性价比高)。但是,企业要发展,盈利是前提。一个亏损企业,拿什么来投资,拿什么来升级?所以,推荐中高档产品,为企业挖掘更大的客户价值(同一个顾客消费更高,带给企业的利润更高),就是帮助企业在这场竞赛中胜出。如果企业败了,败军之将何以言勇呢?
所谓三赢,第三个赢家是销售员自身。一位专业的销售员,有能力向顾客讲解优质产品的卖点和利益(FAB),让顾客信服,并且当顾客体验到产品的优良性能后,顾客会感谢你的推荐。好比我们去餐厅吃饭,有时候服务生向我们推荐一个特色菜肴,品尝之后,如果的确美味,我们都会感谢这位服务生;甚至,我还遇到一些朋友,总是到同一家餐厅用餐,总是找同一位服务生点菜,所不同的是,去年我们去,那个服务生是个跑堂,今年去,她已经是领班了。所以,推荐优质产品,只要推荐得当,解释到位,跟踪服务,维护客户,你会成为店里最有人缘的一个销售员。而推荐中高档产品,带给销售员的好处不仅仅这一点。不断推荐中高档产品,也会锻炼和提升我们的专业知识与销售技巧;同时,也为我们个人带来更多的收入。
其实,除了三赢之外,还有一个共赢,就是整个市场往高处走。
我有一段亲身经历。那是1995年,我在负责经营上海神采眼镜。当时,我们销售的树脂镜片是美国AO镜片,1.499加硬白片的零售价格为140元(豪雅、苏拿、依视路同级别产品的报价也基本落在这个点上面)。在我们店附近,还有一家眼镜店,他们店主跑去广州市场,拿了一批北方苏拿出品的白片(表面未加硬处理),然后在店门口竖起一块广告牌:树脂镜片80元一副。从那以后,每天都有顾客在我们店里抱怨,说我们的镜片卖得贵,为什么人家只卖80。无论我们的员工如何解释,还是有些顾客会跑过去对家那边。于是,就有员工建议我,也去找不加硬的白片来卖,并且说我们卖60就好,气死对家。在员工的怂恿下,我果然去了一趟广州,拿回来一批这样的镜片(当时,北方苏拿的镜片基本上只有单光,散光没有的)。连夜做好了价格表,真打算卖60。就在那天晚上,我的一个同行朋友来我店里做客,听到这件事,就问我:如果你卖60,你觉得对手会怎么做。我思考了一下,说:他应该会卖50甚至40。朋友说:很好,那么你呢?我顿时哑口无言。第二天,我做了一个决定,那种镜片我只送不卖。也许你要问我怎么送,我告诉你:当顾客说对家一副树脂片只卖80时,我和我的员工就会告诉他,我们销售的是美国AO镜片,品质完全不同的,如果你喜欢对面卖的那种镜片,那我们恭喜你了,你都不要花钱买,我们送给你就好了。顾客问为什么送给他。我们说,因为这种镜片表面未加硬,很容易磨损,投诉很多,我们已经决定不卖了,现在放在仓库里睡大觉,如果你那么想要那种镜片,我们不如做个人情送给你,也好交给朋友,反正没多久,镜片毛了,你还是会回来找我们配加硬镜片的。顾客听了,说:那我还不如现在就配好一点的呢,呵呵。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提醒每位同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眼镜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大。看看烟酒行业,现在身边的人,动不动拿出来就是中华,抽便宜的烟都要躲到角落里面去;为什么戴便宜眼镜的人,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呢?因为,身边的人都戴着便宜的眼镜。一个有害健康,一个帮助改善视力;一个是曾经拥有(最多五分钟),一个是天长地久(至少一年);为什么我们做眼镜的,还做不过香烟呢?因为,香烟行业在比贵,我们在比“贱”。
我非常喜欢贵烟的广告语:贵,在内涵。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