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31|回复: 16

(原创)马氏杆与vonglaefe法近距离水平隐斜视测量方法与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5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蓝南京 于 2011-9-8 20:38 编辑

马氏杆与vonglaefe法近距离水平隐斜视测量方法与探讨


蓝南京

【摘要】目的
分析两种测试方法,探讨控制调节在隐斜视测量中的意义。方法
案例对照研究。被检者共328例,应用综合验光仪,视标置于30cm处,分别使用vonglaefe法与马氏杆法对照两组检查参数。结果
马氏杆法比vonglaefe测量法内隐斜视测量值更小的56例,马氏杆法比vonglaefe测量法内隐斜视测量值更大的3例,马氏杆法比vonglaefe测量法外隐斜视测量值更小的215例,马氏杆法比vonglaefe测量法外隐斜视测量值更大的5例,隐斜视相等的49例。结论
马氏杆联点状光源测量,外隐斜视值要比vonglaefe测量值大,内隐斜视值比vonglaefe测量值更小。

【关键词】马氏杆;棱镜;隐斜视;瞳孔

随着全国验光水平的逐渐提高,各种双眼视觉检查方法也将被运用于临床,本研究应用两种常规的近距离水平隐斜视测量方法做对比,试图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近距离水平隐斜视测试手段,以改进现有的测试方法,为视光仪器设备的改进以及临床近距离隐斜视检查提供更多的信息。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在充分之情同意原则下,随机选取20093月至201011月在康得利眼镜中心配镜者,包括屈光不正患者和配平光镜顾客总共328例(656眼),男193例,女135例,年龄1328岁,确保患者有良好的理解力,沟通能力以及配合能力。

2.研究方法:

1)检查室置于半暗室,所有被检者进行屈光检查,第一天使用托吡卡胺睫状肌麻痹验光,查看眼底及有无其他器质性疾病。第三天复查,复查内容包括屈光检查,调节幅度测试,调节反应测试,调节灵敏度测试,马氏杆法与vonglaefe隐斜视测试。

2)使用综合验光仪,视标置于30cm处。以被检者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为标准。调整好近距离瞳距,镜眼距,屈光不正全矫正,视标高度与被检者瞳高处于同一水平线。

3)马氏杆法:将马氏杆圆柱棒水平放置在右眼前。左眼放置旋转棱镜,(图a)聚光电筒置于30cm。双眼处于未遮盖状态。右眼通过马氏杆会将点状光看成一竖条状光带,而左眼仍然看到的是点状光。观察的结果有三种可能:

.竖光带穿过点状光。无水平隐斜。(b)

.光带与光点分离,光带在患者右侧,光点在患者左侧。有内隐斜。在左眼前递增B0棱镜,在递增的过程中,光带和光点逐渐靠近,直到竖直光带穿过光点。此时所加棱镜度即为内隐斜棱镜度。(c)

.竖直光带患者的左侧,光点在患者的右侧。是外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增加BI棱镜,使光带和光点渐渐接近,直到光带穿过光点。所加的棱镜度即为外隐斜的值(d)

a

b


c
d

4vonglaefe测试

右眼放6棱镜底朝上棱镜(图e),左眼旋转棱镜放到0(f)视标置于30cm处。以被检者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为标准,叮嘱患者远视尽量使视标处于清晰状态。



此时被检者双眼能同时看到上下两行视标,右眼看到下行,左眼看到的上行,如果上行视标在下行的左上,则为内隐斜,则应该添加BO棱镜,直到上行视标在下行视标的正上方;如果上行视标位于下行视标的右上则为外隐斜视(g),则应该添加BI棱镜,直到上行视标在下行视标的正上方(h)

e f

g h


2.调查结果

我们试验中使用的是两种方法,,即马氏杆法和vonglaefe测量法。

328例患者,测试中,马氏杆法比vonglaefe测量法内隐斜视测量值更小的56例,马氏杆法比vonglaefe测量法内隐斜视测量值更大的3例,马氏杆法比vonglaefe测量法外隐斜视测量值更小的215例,马氏杆法比vonglaefe测量法外隐斜视测量值更大的5例,隐斜视测试值相等的49例,外隐斜31例,内隐斜视13例,无隐斜的5例。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两种测试方法中,马氏杆法的外隐斜视值比vonglaefe法测量值更大的在外隐斜患者中占85.66%。马氏杆法的外隐斜视值比vonglaefe法测量值更小的在外隐斜患者中占1.99%。马氏杆法的外隐斜视值比vonglaefe法测量值相同的在外隐斜患者中占12.35%。马氏杆法的内隐斜视值比vonglaefe法测量值更小的内隐斜患者中占77.78%,马氏杆法的内隐斜视值比vonglaefe法测量值更大的内隐斜患者中4.17%;马氏杆法的内隐斜视值与vonglaefe法测量值相同的在内隐斜患者中占18.06%。马氏杆法的隐斜视值与vonglaefe法测量隐斜视值相同的在所有病例中占14.94%

3.讨论

隐斜视称斜位,是一种在无融像状态下视线偏离视点的眼位偏离现象。而相对来说,马氏杆打破融合比较彻底。近距测量时,使用点光源配合马氏杆测试,而且现在眼镜店和医院眼科绝大多用灯泡发光源来做点光源。我们知道,被检查者注视灯泡时,灯泡光刺激黄斑中心,黄斑中心的光感受器、锥视杆细胞在光源刺激下,发生超极化,刺激内核层的的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和水平细胞,将所有的感光信息汇聚于视经节细胞。由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连续变化的动作电位,沿着后面的视路(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经四叠体经四叠体上丘臂进入中脑顶盖前区,终止于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后,一部份纤维绕过大脑导水管,与同侧缩瞳核(简称E—W核)相联系;另一部份纤维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与对侧的缩瞳核联系。而信息经过中枢处理后,由两侧的E—W核发出,随同动眼神经入眶,终止于睫状神经节 。在节内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经睫状短神经进入眼球,止于瞳孔括约肌,引起两眼同时瞳孔缩小。

瞳孔缩小必然导致景深和焦深的改变,所谓景深即在调节不改变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深度的物体,在其共轭面前后的一定距离范围内,眼睛均能保持明视。而与景深相共轭的视网膜像位间的距离即是焦深。景深和焦深的改变将可能导致调节反应不等于调节刺激,若调节滞后必然导致带动的调节性集合减少,水平隐斜视测量误差增大,外隐斜视偏大,内隐斜偏小。若调节超前,也将导致带动的调节性集合增多,水平隐斜视测量误差增大,外隐斜视偏小,内隐斜偏大。临床实验证明焦深的改变引起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差距增大,调节滞后占大多数,调节超前占少数。

通过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得知,当被检者AC/A=4PD60mm,30cm距离内做水平隐斜视测试,在因为焦深过大,患者每调节滞后1D,测量出来的外隐斜视将会比起正常值大4棱镜BI,测量出来的内隐斜值将会比起非调节滞后状态小4棱镜BO

Vongaefe测试则不然,因被检者始终清晰注视视标,能更好的控制调节,使调节刺激和调节反应不至于相差太大,此时中枢传出的集合冲动也变化不大,调节性集合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更少,使该距离隐斜视测试值更科学。

因此Vongaefe法比起马氏杆法更不容易因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的相差导致的隐斜视测试误差过大。使用Vongaefe法水平隐斜视测量值也更稳定真实。

4.探讨与展望

为了更好的避免马氏杆水平隐斜视测试受到焦深的影响,个人认为可以开发一款可控制调节的且光线柔和的点状光源来替代现有的灯泡点光源模式,光源上的视标大小可以调整控制。比如现在的冷光源技术,LED技术等等。



参考文献

1.
蓝方方
刘洪婷
刘伟民
黄建忠
.
应用综合验光仪定量测量隐斜35例的临床分析《广西医学》 200909

2. 邓大明
陈静嫦
麦光焕.
近距隐斜视与屈光不正的关系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年第10

3. 徐渊
赵炜
董泽红
郝晓凤
王雨生.《眼视光学杂志》,2008年第06

4. 葛坚
主编.《眼科学》(七年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传图片,大家就想象一下,将就着吧。
发表于 2011-3-15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争沙发,学习一下,可惜没图片。
发表于 2011-3-1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弟弟,图呢?
发表于 2011-3-1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頂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不知道传图片啊。不过有图片和没有图片没什么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终于知道怎么传图了。
但是后面两个图片传不进去。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上传成功。YS,太兴奋了。终于学会了。
发表于 2011-9-11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学习了 谢谢
发表于 2011-9-13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明白,但是谢谢,我儿子好像有轻微的内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11-13 06: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