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hilizi.com/# 郁闷:眼镜戴着总难受一查:有只镜片是“李鬼” 《半岛晨报》2011-6-21 A13版 内人士:有些店配镜常偷梁换柱 市面上镜片种类繁多,市民选择犹如雾里看花,出于健康方面考虑,很多市民会选择贵一些的镜片。殊不知,一些店员将眼镜片拿进磨片室打磨的时候,竟然会偷梁换柱,以次充好。记者联系到一位在业内摸爬滚打10余年的“老眼镜人”,她爆出了一些眼镜店营销的“潜规则”。 业内人士:有些眼镜店爱玩偷梁换柱 前不久,市民朱女士在外地配了一副眼镜,但戴起来总感觉不舒服,于是到市内的一家眼镜店进行检测,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原来两个镜片竟然是差别很大的两种产品。“一个好一个坏,而我买的时候可都是按照好镜片的价格付的钱,肯定是眼镜店用劣质镜片替换了其中的一只。这也太缺德了,为了赚钱竟然这样不择手段。”朱女士气愤地说,损失点钱无所谓,她最担心对眼睛造成伤害。 在眼镜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宋女士告诉记者,这类在打磨镜片过程中“偷梁换柱”的情况在配镜业十分普遍,多出现在一些可以讲价的眼镜店,表面上是给顾客以优惠,其实是通过换掉镜片,以次充好来牟取利益。 多年的从业经验,宋女士对眼镜行业存在的价格虚高、以次充好的行为了如指掌,她向记者讲述了行业中的一些潜规则。 眼镜店里有玻璃片、树脂片、防辐射片、国产片、进口片,种类让人眼花缭乱,镜片上的标识也不统一,售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宋女士告诉记者,别看眼镜店有这么多品牌,其实生产厂家并不多,一些商家为牟取暴利,将一副仅值几十元的镜架贴上知名品牌的标识,售价马上暴涨至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普通消费者自然无法鉴别质量好坏,往往被“宰”了还浑然不知。 猫腻:“穿上马甲”价格至少翻十倍 宋女士说,目前大连市一些眼镜店的镜片实际上都是一些小厂制造的劣质产品,很多时候,眼镜店批发拿回来的镜片都是“白包”,就是用白纸包着的镜片,随后自己到印刷厂做包装。包装起来后,镜片价格也就不一样了,比如几元钱进来的镜片,贴牌后再以10倍或者20倍的价格卖出。 另外,打概念牌也是很多眼镜店常用的伎俩。比如加膜、防辐射、抗疲劳之类的说辞,这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眼镜片到底能不能防辐射,抗疲劳的效果到底怎么样,从无人深究。而且,进货的时候,高中低档镜片的差价只有几块钱,销售的时候却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元。 此外,打折是顾客乐于看到的事情,目前大连眼镜市场一个常见现象是“疯狂”打折,标价上千元的眼镜打折后两三百元即可买到。宋女士说,很多眼镜店打折的实质是将底价提高,折后价格并不比平时价格低;部分商家甚至还会将过季的款式或质量存在瑕疵的产品拿出来打折销售。如果顾客这时再杀价,价格杀得太多,店主还有一招,就是前面提到的以次充好,用差的镜片换掉之前顾客看上的镜片,反正顾客也看不出什么差别。“由于眼镜销售的特殊性,消费者购买前往往无法接触到镜片,对镜片的品牌、质量等相关知识没有知情权,一旦出了问题,消费者往往连投诉都没有依据。 ”宋女士说,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最终导致眼镜市场迷雾重重。 反思:市民消费认识存在误区 镜片质量良莠不齐,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部分生产企业不按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生产的现象仍较严重,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检测手段,许多树脂镜片产品没有通过规范的质量检测即投放市场。另一方面是批发、销售市场混乱,一些批发代理商在无任何生产设备的情况下,以换包装的方式,推出自己的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少、知名品牌少、低档次产品多,只能通过压价竞争来打开市场。还有就是生产企业以次充好,把低折射率镜片标成高折射率镜片,获取高额利润。 眼镜店不规范,很多市民对眼镜质量的认识也存在误区。市民王先生认为,眼镜对人太重要了,因此一定要买最好的。“贵的当然好了! ”记者调查发现,持王先生这种观点的市民不在少数,尤以年轻人为甚。“现在的年轻人,你要卖他100块钱左右一副的眼镜,人家可能觉得没面子,同样的眼镜如果你喊出四五百元,一样有人买。 ”宋女士说,“很多商家正是抓住年轻人的这种心理,才大胆喊价。 ” 宋女士还告诉记者,眼镜行业的利润空间非常大,尤其是目前出现了很多天价的高端镜片,“其实顾客完全没必要一味追求高价,中等价位的就可以了。 ”宋女士说,“在大连如果懂行,配一副100多元的眼镜,已经很好了。 ”宋女士提醒市民,配眼镜一定要到正规店面,同时要多长个心眼,选定镜片之后一定要监督打磨,防止被“偷梁换柱”。记者佟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