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着重介绍瞳孔距离与眼镜光学中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瞳孔距离
光学中心
远用
近用
在屈光检查前要做一项目中最基础的测量:两眼瞳孔中心间的距离(简称瞳距)。测量瞳距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屈光检查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在最后处方的加工中确保眼镜配戴后舒适的重要数据。,瞳距是决定镜片光学中心在瞳孔位于镜框中所移动的量作为主要依据。所以对于【屈光不正的】眼镜,配镜时必须要考虑这个参数,即光学中心的距离应当与患者的瞳距相配合,否则,即使度数再精确,患者戴上制作错误的瞳距眼镜后几乎会有不适的感觉,甚至会让患者根本就接受不了这付眼镜
瞳距是指两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在眼位没有任何偏斜的情况下瞳距等于两眼视轴之间的距离。
瞳孔距离是指制作眼镜中两个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在一般情况下制作眼镜的光学中心距离等于两眼同时注视正前方无限远处目标的一点,分别与两眼结点的联机与眼前所戴眼镜的镜片的相交点距离。
从物体距离的方面衡量光学中心距离(瞳孔距离)的大小。根据光学中心的定义不难看出人眼只有在看无限远时光学中心才能与瞳距是相等的,而在有限的距离内瞳距都会小于配戴者的光学中心,在实际操作中将远用光学中心等同于瞳距也不过是忽略微小的误差不计而已。
眼镜光学中心的距离会因看远方及看近方的距离改变而形成米角有所改变。理论上来说物体的距离不变米角越大其光学中心相对地来说就会越大。米角越小相应的来说光学中心的距离就越小。大家可以试着这样理解,将双眼注视正前方的一点看作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再将双眼的旋转中心看着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那么很自然地双眼旋转中心与正前方一点的联机就相当于等腰三角形的腰了,瞳距就相当于平行于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两条腰边上的点的联机,因此不难理解物体距离不变,此底边(瞳距)越短米角就愈小,底边(瞳距)越长米角就愈大。因此我们来谈谈米角对于瞳孔距离形成的錂镜量所造成的影响。
米角(Meter Angle,MA):
米角的定义:两眼从回旋点算起,看一公尺视标时,两眼注视线所形成的【辐辏角】就是一个米角(Meter Angle,MA)。当看两公尺的距离视标时,两眼视轴所形成的辐辏角为0.5米角,当又看50cm视标时,两眼所形成的辐辏角为2米角。由此可知米角是由眼睛回旋点至视标距离(公尺)的倒数所获得。(如图1)
调节性辐辏量的测量:
知道米角的定义后,接着讨论两个眼睛从看远(无线远)到近方(一般为40cm)时到底往内转了多少的錂镜度(△)的调节辐辏量。简单的说也就是远方斜位量至近方的斜位量之间的錂镜。我们怎么知道远、近方斜位量之间的两眼内转动量就是调节性辐辏量,我们就从辐辏的分类谈起(辐辏分类:紧张性、融像性、调节性、近接性辐辏)。
我们知道【紧张性辐辏】表现在生理性安静眼位,矫正远方的斜位量是基于紧张性辐辏量。远方斜位量若为外斜位,则表示紧张性辐辏不足,必须使用融像性辐辏来弥补紧张性辐辏不足。远方斜位若为内斜位,则表示紧张性辐辏过度,必须使用融像性开散来弥补紧张性辐辏过度。【近接性辐辏】是因为感觉物体就在尽处而引起的辐辏。【调节性辐辏】是见于调节的改变,是近见联合运动(近见反应)的一部分,近见反应为调节、辐辏和缩曈。【融像性辐辏】是负责注视物体时,维持单一视的辐辏。
测量近方斜位量时,融像性辐辏可以用影像分离(融像破坏)方法来消除,近接性辐辏的量通常即为小而不加以理会,然而紧张性辐辏量可以从远方斜位检查获得。因此远方及近方检查距离所发现的双眼辐辏量,理论上来说就是归因于调节性辐辏。并且调节性辐辏量也可以保持相同的检查距离状态下,利用改变镜片度数来诱发而获得。
因此得知想要知道一个人的远方到近方的调节辐辏量,只要计算出其远方斜位量至近方斜位量之间的錂镜度即可,可是要怎么计算呢?首先要了解一个远方及近方的眼位皆是正位,并且PD60mm的人,其调节性辐辏量是多少?因为远近方都是正位,因此都没有【融像性辐辏】介入,所以只需要计算其辐辏量即可。
【如图2】得知此人的调节性辐辏量=PD(cm)×米角
【图2】远近方正位PD60mm的人,欲明视近方(40cm)视标时两眼所需转动的调节辐辏量。
【图2】中PD60mm的人看一公尺时,两个眼睛各别转动3公分,由錂镜定义【光线通过一个錂镜后,若距离一公尺则会偏离一公分,则此錂镜为一个錂镜度;1△】,因此得知此时一个眼睛向内转3个錂镜度,两个眼睛一共往内转动6△。
因此可以导出公式【辐辏量=PD(cm)×米角】。
由以上公式得知此人在看40cm时所需转动的辐辏量为6 ×(1/0.4m)=15△
但是辐辏量是以回旋点至视标的距离求得,又一般的近方检查的距离(40公分)是以眼镜平面至视标的距离检查,因此辐辏量就必需加以修饰才合理。为了决定这个误差,我们采取眼睛回旋点至眼镜平面的距离为2.7cm,因此当视标至眼镜的平面之间的测量结果为40cm时,则辐辏量计算的距离需修饰成40cm+2.7cm=42.7cm。因此在近方检查时的辐辏米角=1/0.427(m)≒2.342MA。所以远近方皆正位PD60mm的人从远方看到40cm物体的辐辏量=PD(cm)×米角=6cm × 2.342≒14△。【图3】为各种不同PD的人,在注视近方(40 cm)视标时所需的辐辏量。
由于每个人远方到近方的瞳孔距离约相差3mm,因此得到
3 ×(1/0.427)=0.7△,所以影响不大只有0.7△可以不列入考虑。
从屈光状态的角度来衡量光学中心距离的大小:
光线通过透镜都会产生偏折,唯一不会发生偏折的是光学中心。从理论上来说正常人的眼睛在通过透镜看东西的时候最好是通过光学中心,但在实际使用当中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往往也只有采取折衷的方法来权衡利弊,比如说一个近视患者,一副眼镜既要看近又要看远,在看远时完全可以采用远用瞳距的距离来确定光学中心的距离,当使用远用瞳距以近视度数来说在看近处时,因为所看的目标移近了,两眼往内转动通过镜片其交点也向鼻侧靠近了,但此处并不是光学中心所在的位置,所以肯定会受到一个底向内的棱镜作用,因此近方有外斜位者可以有效纾缓其症状,但是近方有内斜位者便会加大其内聚的錂镜量。勉强还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如果是远视患者用远用瞳距的眼镜看近时,也会受到一个底向外的棱镜作用,因此近方有内斜位者可以有效纾缓其症状,但是近方有外斜位者便会加大其内聚的錂镜量。根据以上原理分析,远近两用的近视眼镜光学中心距离可以约等于瞳距,但远近两用的远视患者眼镜的光学中心距离应该略小于瞳距,具体量的大小要根据具体的屈光度进行计算。
从特殊眼位的角度来衡量光学中心距离的大小。
在正常人群中有不少人的眼存在眼位的问题——斜视,因为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光学中心距离与瞳距的关系,与光学中心距离没有直接关系斜视不在讨论之列,所以在这里只说说能够通过移位来解决隐斜的情况。
专业人士都知道斜位可以通过在眼前增加三棱镜来解决双眼融合的问题,有棱镜量不是很大,在球镜量又足够大的时候我们往往采用推移镜片从而改变光心距离的方法来实现加入棱镜的光学效果。
从理论上来说外隐斜需要加底向内的棱镜,内隐斜需要加底向外的棱镜,那么对于近视眼来说外隐斜需要增大瞳孔距离,内隐斜需要减小瞳孔距离。反之对于远视眼来说外隐斜需要减小瞳孔距离,内隐斜需要增大瞳孔距离。具体的量与棱镜度和球镜度密切相关。
最后说说瞳距在渐进镜片中的情况,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一副眼镜的光学中心与看物体的距离,镜角距,患者的屈光状态,眼位等都有关系,每个人的屈光状态都不尽相同,一副完美的渐进多焦眼镜严格地来说各项都要考虑周到,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对光学中心的要求就得更加加严格,本人认为渐近多焦眼镜最好还是依据每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车房订做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