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63|回复: 4

关于AC/A值的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5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AC/A比值介绍与分析
一、
眼的三联运动和AC/A比值知识

眼的三联运动:当眼睛进行调节时,眼部各组织所出现的协调现象。调节时,睫状肌收缩,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焦点落于视网膜上。调节时,眼睛有内旋,增加辐辏量,随着瞳孔缩小,这样会使焦点的深度上升,然后眼睛根据焦点的深度进行调节量的控制,这样眼睛才能看到清楚的近物体。也可以说成这样:调节增大->辐辏增大->瞳孔变小->焦点深度上升->调节量控制。
其主要的作用是为增加神经支配效益和同步协调性,它们之间关系有调节性辐辏AC与辐辏性调节CA,分别与它们所需的量这比,就是AC/ACA/CCA/C在临床上使用较少,并未广泛应用
,在测试需要也较困难。

AC/A
比:(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to accommodation ratioA表示为调节力,C表示为辐辏力。是调节性辐辏与引起该调节辐辏的调节之比。也就是在一定的调节力下,眼睛所要用的辐辏度去除于调节力。在临床上作为诊断与处理眼视觉异常的重要依据。一般分为刺激性AC/A与反应性AC/A。我们日常使用的方法是以调节需求和所加上正镜度数之和作为调节刺激,与所测试到调节性辐辏之比,就是所谓的刺激性AC/A比值。而反应性AC/A比值是真正的调节反应量,并不是调节刺激量,通常比调节刺激量小+0.25D+0.50D。由于临床上多用刺激性AC/A比值,最常用的是刺激性AC/A,所以我们以后的AC/A都是刺激性AC/A。正常的AC/A比为4±2/D
二、
计算性AC/A比值公式:

通过对眼睛远近眼位的测试,根据瞳距,眼调节非人为性干涉,所带来的聚散功能数据,获得的AC/A比值为计算性。计算性AC/A比值所要测试的值包括有视远眼位(5米)、视近眼位(0.4米)、瞳距(远用瞳距)、视近距离
计算性AC/A比值公式:
nAC/A
PD [A n A d/ D n D d]
PD F n ×A n A d

nPD
:瞳距,单位为cm
nA n
:视近时眼位值,单位为
;
nA d
:视远时眼位值,单位为
;
nD n
:视近时的调节需求,单位为D;如是0.40米,那么就是1/0.402D

nD d
:视远时的调节需求,单位为D;一般情况下为0D
nF n
:视近距离,单位为米M;
也可以写成以下方式:

AC/A
比值=(视近距离辐辏要求-视远时眼位+视近时眼位)/ 视近物调节需求量
AC/A
比值=PDCM)+
视近距离(M× (视近时眼位-视远时眼位)

或是=PDCM)+
(视近时眼位-视远时眼位)/ 视近物调节需求量

n
可采用任何两个可视距离,通常采用6米和0.4米。
n
所谓近距辐辏要求就是眼睛看一定距离的物体眼睛所需要的辐辏。
近距辐辏要求=瞳距PDcm/ 近距离(m)+ 0.027m
加上2.7cm是因为计算调节需求与辐辏需求各终止点是相差2.7cm。例如患者瞳距为64mm,当看一米时,辐辏要求=6.4cm/1m+0.027m=6.23。看0.4米时,辐辏要求=6.4cm/0.4m+0.027m14.988

三、
计算性AC/A比值优缺点

1.
计算性AC/A比值的优点:
Ø
公式假定眼睛以作适当的远矫正视力的最高度数的正镜片(MPMVA),AC/A比值为线性的。也就是说,计算性AC/A比值与眼睛调节所引发的辐辏改变值是线性。可以方便理解在不同调节值下所需要的辐辏值比例为固值。
Ø
非人为性对眼睛的调节进行干涉。没有附加其它度数来改变辐辏。
Ø
测试方法方便,可靠,真实。
2.
计算性AC/A比值缺点:
Ø
看近测试眼位时,由于感知性集合的存在,所以测试出来的AC/A比值偏大点。
3.
计算性AC/A比值一般情况
Ø
计算AC/A比值正常范围:4/1D7/1D
Ø
瞳距的大小直接影响计算性AC/A的大小,瞳距越大,计算性AC/A比值越大。
Ø
计算性AC/A比值不能为零和负值。
四、阶梯性AC/A比值公式:
在视近时,通过人为性的增加或减少球镜,对眼睛聚散运动的影响,获得AC/A比值就是为阶梯性。所获得的AC/A比值只是在一个视近范畴内


阶梯性AC/A比值公式
n AC/A = (A n1 - A n2)/( D n1 - D n2)
= 〔 A n1 -( D n1 ±1.00DS)〕/ F n
nA n1:视近时的眼位值1,单位为△;
nA n2:视近时的加上度数后眼位值2,单位为△;
nD n1:视近时的调节需求1,单位为D;一般情况下为0。
nD n2:视近时的调节需求2,单位为D;一般情况就是在原屈光度数±1.00DS。
nF n :视近距离,单位为米M; 一般为0.4米。
阶梯性AC/A比值公式也可以写成:
AC/A比值=(视近眼位①-视近眼位②)/ (①的调节刺激-②的调节刺激)
AC/A比值=(视近眼位-已加上+1.00D时视近眼位)/ D {相同视近距离}
本测试距离为视近距离,一般为0.4米。
五、 阶梯性AC/A比值的优缺点
1. 阶梯性AC/A比值优点:
Ø 在测试阶梯性AC/A比值时,没有感知性集合干涉。因为都是近距离测试,所以不存在感知性集合干涉。
Ø 阶梯性AC/A比值更既有实用性。已知附加镜作用程度。
Ø 在测试视近眼位后,人为性调节后可以马上知道AC/A比值,不必经过计算。
2. 阶梯性AC/A比值缺点:
Ø 焦深问题,会对测试结果有影响。由于都是视近,亮度、瞳孔与距离影响阶梯性AC/A比值十分明显。
Ø 当患者有调节问题时,所测试出的数据不可靠。
Ø 增加了一个测试过程,增加视觉检查时间。
3. 阶梯性AC/A比值一般情况
Ø 阶梯法通常测得较低的AC/A值,大于5/1的梯度法测量的AC/A 值可认为偏高。
Ø 焦深(depth of focus)可引起AC/A值偏低,尤其是使用低度的附加镜片进行测量时。
六、 两种AC/A比值的比较
1. 由于计算性AC/A比值是测试远近眼位,在测试近时,眼睛受近感性辐辏影响而变大,而阶梯性AC/A比值都是在视近时测试的,两数值可以抵消,所以“计算性AC/A比值”要比“阶梯性AC/A比值”大。
2. 计算AC/A 值比阶梯度AC/A值更可靠。虽然计算性AC/A比值大些,但没有太多其它因素来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地点多次测试下,计算性AC/A比值还比较一致,但阶梯性影响因素多,精神、亮度、调节问题等等都可以影响到阶梯性AC/A比值。同一个人不同地点多次测试下,阶梯性AC/A比值还是有点差别。
3. 阶梯性AC/A比值直接显示附加镜片对斜视角的影响,对以后更有实用性。附加镜片在视觉训练中常常用于改变斜视角的值,不管隐斜或显斜。
七、 AC/A比值与屈光矫正的关系
AC/A比值在视觉系统中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与视觉问题中的辐辏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在我们日常屈光不正矫正中,起着很重要的地位,只是大家对AC/A比值的认识还是不够,为了方便大家知道AC/A比值与屈光矫正的关系,下面的为大家出台AC/A比值与屈光不正矫正参考方案,这些参考方案应该在没有其它视觉问题下,大致可以分为:
Ø AC/A比值与近视的关系
n当眼位正位,AC/A比正常时,正常验配。
n当眼位正位,AC/A比较大时,近视度数不应过深,应降低度数处理。
n当眼位正位,AC/A比较小时,近视度数可以加深,应提高度数处理。
n当有隐内斜,AC/A比正常时,近视度数可以低矫正。
n当有隐内斜,AC/A比较大时,近视度数可以矫正不足,应降低度数处理。
n 当有隐内斜,AC/A比较小时,近视度数可以不变,但是要测试辐辏与调节情况,必要时用棱镜处方。
n 当有隐外斜,AC/A比正常时,近视度数可以过矫。
n 当有隐外斜,AC/A比较大时,近视度数可以不变,但是要测试辐辏与调节情况,必要时用棱镜处方。
n 当有隐外斜,AC/A比较小时,近视度数可以过矫,应增加度数处理,必要时用棱镜处方。
Ø AC/A比值与远视的关系
n当眼位正位,AC/A比正常时,远视度数正常验配
n当眼位正位,AC/A比较大时,远视度数要大大加深,应加度数处理。
n当眼位正位,AC/A比较小时,远视度数减少,应降低度数处理。
n当有隐内斜,AC/A比正常时,远视度数过度矫正。
n 当有隐内斜,AC/A比较大时,远视度数过度矫正,应大大提高度数处理。
Ø AC/A比值与远视的关系
l 当有隐内斜,AC/A比较小时,远视度数可以不变。但是要测试辐辏与调节情况,必要时用棱镜处方。
l 当有隐外斜,AC/A比正常时,远视度数可以低矫。
l 当有隐外斜,AC/A比较大时,远视度数可以不变。但是要测试辐辏与调节情况,必要时用棱镜处方。
l 当有隐外斜,AC/A比较小时,远视度数可以大量的欠矫,应降低度数处理,必要时用棱镜处方。

发表于 2011-8-2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顶一下,辛苦了!
发表于 2011-8-25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黃炳南老師的文章吧!...不過有些問題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藏镜人


    是的,我喜欢收藏
发表于 2011-8-2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些误,或者修改一下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5-1-11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