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2-7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光参差及其矫正探讨 2007-6-18
作者:马汇川
摘要:近视、远视、散光等仅仅针对了人眼单眼的屈光状态,在配镜矫正过程中,双眼的屈光度相差过大而造成屈光参差问题亦不容忽视。笔者根本多年的眼视光临床经验,就屈光参差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等及屈光参差矫正造成的像放大率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屈光参差 像放大率 矫正
一、定义
两眼的屈光状态不相一致者,称为屈光参差。一般来说,人的两眼屈光状态普遍存在轻度的差异,完全一致者很少见。屈光参差有多种类型。可表现为两眼光性性质的不同,或两眼屈光性质相同而屈光度不同。临床上把屈光参差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者的划分是以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提出的统一试行诊断标准,即两眼屈光度相差为球镜≥1D者为病理性屈光参差。在实践中,绝大多数患者能接受相差2.50DS以内的普通镜片矫正,所以,也有部分资料认为,双眼相差2.50DS以上为屈光参差。
二、病因:
很多原因都造成屈参差。从人体和眼的发育过程来说,两眼球发育是否平衡,对屈光参差的产生有密切关系。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种:
1、远视的消减
⑴由眼轴发育不平衡引起屈光参差:通常新生儿的眼轴长度平均为17.9mm,但角膜和晶体有较强的屈光力,此时平均眼屈光不正约为+1.50远视.至3岁时眼轴可增至23 mm,屈光不正约为+2.0D。从3岁至14岁眼轴增长平均不过1.0 mm,但随着角膜和晶体的变扁,屈光力和眼轴之间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当小儿两眼发育出现不平衡时,即可引起屈光参差。
⑵远视的小儿随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延长,致远视屈光度有所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两眼的远视消减程度不平衡也同样可以引起屈光参差。
2、近视的加深
无论是先天性进行性近视或后天单纯性近视,在诸多内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均可使两眼眼轴延长或者屈光度加深,两眼可出现近视的不平衡而出现近视性屈光参差。
3、由眼外伤、手术和眼病引起的屈光参差,例如:角膜、巩膜穿孔和化学烧伤;白内障摘除或角膜各种手术;角膜溃疡等愈合均可遗留角膜癍痕混浊而出现屈光参差。
4、由某些先天性疾病引起的屈光参差例如:Duane眼球后退综合症患者的病眼,眼轴较对侧眼轴短而引起屈光参差,眼球后退综合症患者40%出现屈光参差。
5、另外,还有些一些不明病因导致屈光参差。(李凤鸣《眼科全书》)
三、屈光参差的分类
屈光参差的分类方法不一:
一、 有将两眼屈光状态性质不同者称为异种屈光参差;
二、 性质相同但程度不相同者称为同种屈光参差。
三、 根据眼的轴长和屈光率情况,Tron(1962)将屈光参差分为三种:
(一) 轴性屈光参差(屈光力相同情况下眼轴长度不相同);
(二) 屈光指数性屈光参差(在轴长正常相等的情况下屈光率不同);
(三) 混合性屈光性参差(以上两种的混合)。
四、 根据两眼屈光类型的不同,将屈光参差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 单性的远视(或近视性)屈光参差:一眼为正视、一眼为远视(或近视);
(二) 复性远视(或近视性)屈光参差:两眼均为远视(或近视),其程度不相同;
(三) 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为远视另一眼为近视;
(四) 纯性散光性屈光参差:一眼为正视另一眼为散光;
(五) 复性散光性屈光参差 两眼均为散光,但程度不等。此类屈光参差又可分为两种:
1) 复性散光性屈光参差:两眼的散光性质相同,但程度不等;
2) 混合性散光性屈光参差的分法,虽不能精确地表示出所有散光性屈光参差的相关情况,但此种分类方法简便,故仍被临床所采用。
四、临床的表现:
1、视疲劳
多发生在两眼参差度数较小者。是由于两眼成像大小不等和两眼调节矛盾所引起。一般认为,两眼屈光度相差0.25时,可使两眼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相差0.5%。由于屈光参差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不等,但人的两眼调节作用是相等而且是同步的,为了使两眼的像得以融合并能产生立体视觉,两眼可因调节的矛盾和双眼融像的困难而引起双眼视疲劳。两眼屈光参差度数较大者,度数高之眼常常因为视力差而废用,故视疲劳症状反而不明显。
2、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两眼屈光相差0.25D,可使两眼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相差,并认为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差5%是最大的耐受限度,因此两眼之间屈光参差最大耐受度为2.5D。再者,由于两眼的调节全用是相等的,两眼的作用又是不可分离的,如果一眼的像变模糊了,为了将不清晰的像变清晰,并使两眼像得以融合产生立体视觉,必然要引起两眼之间的调节矛盾和双眼合像的困难,于是,导致了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3、交替视力
只有在两眼的视力不太低时如能出现。例如两眼中一眼为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为轻度近视时,病人可采取避难就易办法,惯用其视力好的眼看远,有其远视力不好,近视力好的眼看近。这种办法因为既不用或少用调节,也不用集合,故感到很舒适。但此种情况因人而异,通常屈光参差在3.0-5.0以下时,交替视力是可能的。
4、弱视
如果一眼的屈光缺陷较高,又合并视力降低,从幼儿时已开始剥夺了这只眼进行功能性锻炼的机会,而另一较好的眼,就成了唯一的依赖者。那只缺陷较高的眼,倾向于变为弱视眼。屈光差参性弱视约占总量的13.5%左右.
5、斜视
屈光参差本身不引起斜视。尽管两眼存在着视像不等和像的清晰度不等,一眼网膜中央区物像可被抵制而形成废用性弱视,但视网膜周边部仍保持融合功能,维持着正常眼位。所以屈光参差的患者如发生斜视,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好眼”可能有屈光不正或两眼间存在散光性屈光参差,在高度屈光参差时,一般的视敏度必很低,视力模糊,常易陷于弱视,此时如不进行用进行及矫治,则弱视眼将趋于分离而成为废用性外斜视。
五、屈光参差的治疗
下面先介绍一下由屈光参差光学矫正牵扯到一个视网膜放大率的问题:
我们大家都知道通过正透镜看物体是放大的,通过负透镜看物体是缩小。屈光度每相差0.25D,物象大小就要相差0.5%,如果两眼视网膜的物象相差5%以上就无法融像。也就是说眼镜放大率,对于正透镜而言,总是大于1,对于负透镜,,总是小于1。显然,对某特定眼睛而言,无论眼镜戴在何处(除非戴在入射光瞳平面上,但这是不可能的),其戴镜前后的视网膜像的大小是不相等的。
当使用角膜接角镜来矫正非正视眼时,镜角的距离就变得很小了,则眼镜镜放大率与1的差异很小,甚至在较高度的非正视眼也如此。对于用薄透镜置于入射光瞳15mm处来矫正与对于置于离入射光瞳3mm处的角膜接触镜(假设都是薄的)眼镜放大率的曲线,如图3对于高度近视用角膜接触接矫正的优点,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应是明显的。例如,当眼镜屈光度是-16.00D时,对于框架眼镜的眼镜放大率是0.81,而对于角膜接触镜是0.96,也就是说用角膜接触镜时视网像约较普通眼镜时放大18.5%。
下面,再探讨屈光参差的各种治疗方法:
一、 用普通眼镜矫正
屈光参差主要通过验光,用眼镜进行矫正。充分的光学矫正,经常戴用,可保持双眼单视功能,且不出现任何不适症状。矫正时如将透镜的第二主点置于眼的前焦点平面上,则视网膜上物像的大小和正视眼的像相等,称此为Knapp法则。但实际上镜片的第二主点很难准确置于眼的前焦点平面上。如果镜片置于于此平面之前,遇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放大的,而凹透镜是缩小的,度数越高,则差异越大;如果镜片第二主点置于此平面之后近角膜的位置,则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与上述情况完全相反。所以一般用普通眼镜矫正只适用于轻中度屈光参差。对眼镜矫正的耐受能力和年龄有关。小巧玲珑儿的调节力和适应力很强,应尽可能将屈光参差加以矫正。成年人初戴两眼差度较大的眼镜,多有视疲劳或不适感觉,但坚持戴镜逐渐习惯后多可适应。
一般主张用普通眼镜矫正时,其两眼差度以不超过2.5D为原则,否则由于两侧镜片所产生的棱镜效应不同和要求的调节量不同,必发生双眼单视困难。但有不少医家认为,这一原则过于消极,主张应积极进行矫正。提出用眼镜矫正参差的处方原则如下:
⑴一般用眼镜矫正屈光参差时,两眼屈光差以6.0D为最大限值,视像不等以5%为融像的最大限界。故对6.0D以下的屈光参差应积极行全矫正或尽量接近全矫正,而不应受不超过2.0的原则抽束缚。
⑵一般屈光度差在4.0D以下进,通常能全矫正,且可得到较好的立体视,其视像不等多在3%以下。
⑶一般屈光度差在4.0D-5.D时,多可全矫正,且可得到较好的立体视,其视像不等多在3%-4%。
⑷一般屈光度差在5.0-6.0时,为可接受与不能接受的临界值,应争取全矫正,且有得到立体视的希望,其视像不等多在4%-5%。
⑸两眼屈光度差在6.0D以上时,通常难全矫正,且多丧失立体视,其视像不等多在5%以上。故此时则应使患者屈光不正程度较低的一眼的视力矫正到最高水平,而对另一眼进行适当的部分矫正以尽量提高该眼视力,但以不致对另眼产生干扰为前提。对屈光参差过大,无法用普通眼镜矫正时,应考虑戴角膜接触镜或手术。
二、 用接触镜矫正
如果患者的参差过大时,如一侧无晶体眼,用框架矫正就会造成双眼视网膜像相差太大,无法融像,产生复视。用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参差的效果最为明显,特别是超薄型的亲水软性接触镜的问世,使接触镜在国内的应用范围明显扩大。由于接触镜只引起7%左右眼的物像放大,所以它能矫正更强度的屈光参差。对单眼无晶体的屈光参差更为满意。但目前由于以下原因广泛应用仍受一定限制:①由于接触镜每天(或少许每周)早晨戴上,晚上取下,对老年人和小孩子来说,使用是困难的;②因高度散光引起的屈光参差,不宜用接触镜矫正;③由于接触镜有时引起角膜损害、继发感染,使人们对戴接触镜尚有顾虑。
三、 手术矫正
各种角膜成形手术可考虑用于治疗屈光参差。例如用放射状角膜切开可减轻近视屈光度,但不能矫正屈光光参差数较大的病人。用表层角膜镜片术可以治疗高度远视,但仍属试验阶段,这些手术远期效果不稳定,目前国内仍不宜采用这些手术治疗屈光参差。近年来人工晶体的植入术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问题。人工晶体的植入对单眼无晶体的屈光参差的矫正屈光参差。
四、 对明显隐斜的屈光参差患者的矫正
此种病人在未矫正屈光参差时,一眼视力好,另一眼视力模糊,但无眼肌不平衡症状(肌性视力疲劳)出现,当用眼镜或接触镜矫正后,由于视敏度的提高,两眼对目标产生了清晰影像,而出现眼肌不平衡的现象-视疲劳、不适感、或复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多可逐渐习惯而适应。对经过半年戴镜仍不能适应者可试用三棱镜矫正,如仍不能接受可以手术矫正隐斜视。
五、 对有斜视的屈光参差的矫正
对有斜视弱视的患儿的屈光参差,首先要用眼镜矫正,且要充分麻痹睫状机后进行验光,采取充分矫正,经常戴用的原则,配合遮盖增视措施可使视力提高。如经3-5个月后斜视仍不消失,视力也无法改善,则应采取手术矫正斜视。
五、 结论
现代人的用眼强度、精度等越来越高,视觉的高级功能也就越来越重要了。人们除了要有良好的单眼的中心视力外,还需要有舒适优质的视觉效果。屈光参差是一种复杂的眼疾病,它涉及到诸多眼视光学的研究领域,如成像的放大倍率、双眼同时知觉、融像能力、立体视觉、斜视弱视等。作为长期与屈光不正打交道的验光师,我们都应该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评估配适状态时,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结合各种主、客观检查手段,综合分析,合理调整,最后给予矫正的最佳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