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视光后学 于 2013-9-20 14:37 编辑
调节反应是指患者对某调节刺激所作出的实际调节量。当调节反应大于调节刺激时属调节超前,当调节反应小于调节刺激时属调节滞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矫正远用屈光不正,并保证双眼视窗完全打开。
2、瞳距调为近用瞳距
3、转动内置辅助镜片使正负0.50DC交叉柱镜位于视窗(正负0.50DC:负镜片在90度方向,屈光力在180度方向,正镜片在180度方向,屈光力在90方向。)
4、拉下近用视力表杆,固定近用视力表盘位于40CM处(相当于调节刺激为2.50D)
5、看十字栅条问横线清还是竖线清
6、若患者报告竖线清晰,则反转交叉柱镜的轴向(移开正负0.50DC,放综合验光仪上的柱镜负轴(红点)位于180度)。若患者仍报告竖线较清晰,停止实验,记录该受试者“垂直线优先倾向”放弃实验
7、若反转交叉柱镜后,反映横线较竖线清楚说明此患者的调节反应大于调节刺激,属调节超前,以-0.25D为一档逐渐增加负镜片直至横紧一样清晰
8、记录患者眼前增加的负镜片的量,即为调节超前的量。ACC LEAD:XXD
9、若加正负0.50DC时患者反应横线较竖线清晰或横竖线一样清晰,以+0.25D为一档逐渐增加正镜片,直至患者报告竖线较清晰
10、在逐步降低眼前增加正镜片度数,直至横竖线一样清晰。
11、记录患者眼前增加的正镜片的量,即为调节滞后的量。若达不到横竖线一样清晰,则记录横线清晰时的时的最大正镜片
人群中调节滞后的多均值为:ACC LAG:+0.50,非老视患者为ACC LAG:+0.25--+0.75D且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
测定的注意事项:
1、保持低度照明,防止焦深的增加,使测量无意义。
2、瞳距为近用瞳距
3、视窗内设置交叉柱镜
4、当第一次达到横紧线一样清晰时,要先变为竖线清晰,在降低所加正镜片,直到达到横竖线一样清晰
调节反应的意义:
1、评估患者在双眼视状态下,视近的调节状态进行视觉功能分析
2、调节滞后和患者近视眼的进展有关(有研究表明近视发展快的大多为调节滞后)
3、调节滞后的患者通常不主张配渐进片
4、调节反应也可以用于老视患者,为其确定实险性附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