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视光后学 于 2018-2-6 12:41 编辑
验光足矫这个名词已经出现很久了,可是很多验光师并未真正掌握这个能力,而是自认为1.0或1.2的视力就已经是足矫光度,这样所得到的度数和足矫完全搭不上边。验光师可以给顾客不进行足矫给光,但是一定要拥有足矫的能力。
足矫的标准就是MPMVA,单纯的达到1.0或1.2的视力可能并不是最好视力,因为人的视敏度是不同的,1.0也仅仅是正常视力的起始标准。况且不同的被检测者对模糊视标的分辨能力不同,有些被检测者能够较为轻松的读出模糊视标的方向,而有的检测者就会觉得难以分辨而放弃辨认,这就导致同样达到1.0的视力,有些人会欠矫相当多的近视度数,现有验光流程鼓励被检者尽量分辨更小的视标,本质目的是为了放松调节,而不是让被检者去猜测视力表。
其次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一个正视眼,在观察5米处的视标的时候是使用0.20D调节的,4米处,则使用0.25D调节,3米处0.33D调节,而在2米处就已经达到了0.50D的调节量。那么,如果使用液晶或投影视力表在2米处进行验光,就算视标等比例进行了缩小,但是正视眼仍然会动用0.50D的调节量,倘若在正视眼的眼前加入一个+0.50DS的镜片,那么正视眼就会在调节放松的条件下在2米处达到红绿等清的伪足矫状态,也就是说,距离越近,验近视度数就越偏低,远视度数则偏高。
那么该如何得到足矫的光度呢?第一种方法必须在现有验光条件下达到MPMVA,然后进行双眼平衡,接下来让被检者注视远方目标(例如20米外广告牌)然后尝试在双眼前加入正负0.25DS观察视力,如果加入-0.25确实能够提高视力,就需要增加-0.25DS,并继续检查。检查过程中要避免加入过量负镜刺激调节产生
第二种方法,只需要在现有验光距离上达到MPMVA,然后计算得到验光距离下需要补偿的光度,直接加入就可以了。例如4米的投影距离,最佳矫正视力1.2+,MPMVA光度为OU:-4.25DS,就再加入-0.25DS就是被检者的真正足矫度数。
足矫光度或许在平时配镜过程中使用的比较少,因为很多时候顾客舒适度也是配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考选项。但是足矫光度的获得在很多方面会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本身不是足矫光度,验光师却认为已经达到足矫,就会造成很多检测结果的误差。以近视为例,具体误差表现为:
1.盲目认定被检者近视过矫
被检者原光度较高,因为盲目认定被检者过矫,降低被检者近视度数,导致被检者最佳视力损失而导致投诉
2.正负相对调节检查结果误差
近视欠矫通常表现为NRA偏低,而PRA错误的高估
3.近用眼位检测结果误差
近方眼位的测量需要足量的调节才会是更准确的结果,欠矫的近视度数就会导致近用眼位的结果偏向BI棱镜
4.调节反应结果的误差
因为近视欠矫,所以导致滞后值偏向负镜,甚至本身调节滞后的结果检测为调节超前也是常见的现象。
5.正负融像性聚散结果的误差
远方因为不动用调节,所以负融像性聚散影响不大,但因为近视欠矫,所以正融像性聚散就会比实际结果更高,近方需要动用调节,所以正负融像性聚散的结果都会产生变化。
6.调节灵敏度检测结果的误差
对于调节不足的被检者较为轻松的通过负镜,而调节过度的较为轻松的通过正镜
7.调节储备的结果误差
错误的高估被检者的调节储备,也会对双眼视分析带来障碍
转载请联系作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