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陈大 于 2019-1-10 11:27 编辑
渐进多焦点的验配
太长了,捡重点的说吧!
我们日常验配的大部分眼镜属于单焦点眼镜,除了单焦点以外,还有双焦点,三焦点眼镜。过去人年纪大了,如果想解决看远和看近两个问题,就要戴双光镜。双光镜有分离型双光镜,是将两片不同的度数的镜片,分别作为视远和视近区进行中心定位,还有融合型双光镜,胶合型双光镜,最好的应该是一线无形双光,它的近用区的总度数是远用区度数和近附加之和。这种镜子的缺点是,在眼睛转动使视线从双光镜的远用区进入到近用区时,在跨越子片分界线时会由子片产生底朝下的棱镜效应,也就是像跳效应。大部分的双光镜是用来代替两付分别用来看远和看近的单光镜的,所以双光镜的看远区和看近区的位置和大小就要和原先那两副眼镜相对应。如果近视觉更为主要,则子片可以更大,位置更高;反之,如果更多的时间用于看远的,子片相应就比较小,位置也较低。要满足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需要,就要根据配戴者的实际视觉需求进行选择和验配,有时甚至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来满足差异较大的不同情况下的视觉需求,这一点和现在的渐进多焦点有点相似,我们装配渐进多焦点时,也要考虑看远为主还是看近为主。
一 渐进多焦点镜片原理
现在科技发展了,有了渐进多焦点眼镜,渐进多焦点镜片是将配镜处方上的看远、看中、看近所需要的不同屈光度集中到同一个镜片上,形成多个焦点(也就是无数个焦点)的镜片,屈光力从位于镜片上部的远用区,逐渐、连续地增加,直至在镜片底部的近用区达到所需近用屈光度数,中间部分称为“渐变槽,我们把连续增加度数这个过度区叫做通道,渐变槽从视远部分逐渐过渡到看近部分。这样的眼镜既能满足看远同时可以中距离应用,又能近距离读写字。
二.渐进多焦点的设计
渐进多焦点镜片上有四个区:1远用区,2近用区,3过度区,4像差区。两个光心:近用光心和远用光心,一个中心:几何中心。一条参考线:水平参考线。加入度及品牌标记等。 渐进多焦点镜片有硬性设计和软性性设计之分,这两种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渐进通道的长短。长通道的为软性设计,短通道的为硬性设计。长通道的叫软性设计,短通道的叫硬性设计。
① 软性设计。长通道的过渡槽比较长周边散光区变化平缓,渐变槽比较长、比较宽,所以适应的时间比较短,看周边物体时变形比较少,但是下加光度较大时近用视野狭小,而且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眼睛需要的下旋力会下降,眼球较难转到近用区。
② 硬性设计。优点是渐变速度快,通道短,下加光通过快速的变化,同样像散区变化的速度也快,近用区的高度比较高,近距离视野范围相对较大,变形区散光的屈光力的改变或增加会很突然,比如,散光有可能快速地从零增加至0.50D,1.00D,1.50D。变形区散光的屈光力的改变或增加会很突然。
③ 现代软式设计。将硬性设计与软性设计结合的产物。一般人们近距离工作时只需要下加光的85%,此种设计在渐变区12mm的区域快速的完成这85%的递变,而在近用区后6mm的区域内减速完成后15%光度的递变。这样一来既能拥有硬性设计比较宽大的近用视野,又结合了软性设计的优点,使周边像散分布较为平缓,容易适应。三.渐进通道的选择:
按渐进带长度进行划分有三类:长渐进带型、短渐进带型和超短渐进带型。长渐进带型渐进镜片,其渐进通道长为15—18 mm,通道中镜度梯度变化平缓,但镜片上近用区域小;短渐进带型渐进镜片的通道长为12—14 mm,通道中镜度梯度的变化陡峭,而近用镜片区域较大。超短通道型,为渐进带﹤12 mm的渐进镜片,通道中镜度梯度的变化更加陡峭其近用区域更大。 对于戴用渐进镜的初戴者,特别是高近用附加度者,宜选用长渐进通道型,不宜选用短渐进通道型。特别提出的是对于老视眼,首次使用渐进镜最好不选用超短通道型。如果是戴过渐进多焦点的,可以考虑使用短通道渐进镜片,可以获得较大的近用视野。具体的软硬不同设计在验配中的应用:(1)ADD在+1.50D范围之内的,选择软性设计,变化速率平缓,耐受度高。
(2)ADD在+1.75D到+2.50D之间,可以个性化选择中性设计。
(3)ADD大于+2.50D建议选硬性设计。
四. 验光程序
① 询问:在验光之前必须要了解顾客的戴镜史,比如以前是否戴过眼镜?是远用还是近用?目前是否戴眼镜?多少度?有没有散光?矫正视力如何?以前是否戴过渐进多焦点?此次配镜想解决什么问题?
② 验光:准确的验光是渐进多焦点验配成功的关键。在验光时,对远用的近视度数如果要增加,必须是顾客对目前的远用视力不满意的情况下必须准确,因为每增加-0.25D,也就意味着加光要增加+0.25D,而加光的增加可能会影响近用视野。
(1)精确验出配镜者的远用光度及近用光度,远用光度的确定必须考虑到双眼视的功能,双眼视平衡,有散光的必须用交叉柱镜精调轴位和度数,红绿视平衡。对AC/A较低者应慎重考虑,青少年有外隐斜较大的,配渐近多焦点镜片也应慎重考虑,这些人若配渐近多焦点眼镜往往会达不到理想的功效。
(2)近用光度的确定,就是在远用光度的基础上加上ADD,也就是下加光。ADD的大小有三种方法来确定a. 年龄法,也就是经验法,(年龄-30)X0.1,即:40~45岁按ADADD的大小有三种方法来确定
a. 年龄法,也就是经验法,(年龄-30)X0.1,即:40~45岁按ADD:+1.00来计算,按年龄每增加5岁ADD增加0.50DS.(也就是加+50度)计算,实际使用还必须考虑习惯的用眼距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写字,看手机,看电脑,用眼距离就有很大区别,工作距离近,要求度数就高一些,工作距离远要求度数就低一些。下加光确定之后,一定要询问是不是习惯的用眼距离。而且也试戴10~~15分钟
b、最大调节方法,让顾客看近用视力表0.6行,慢移近顾客的眼前,并不断嘱咐,如果感到视力模糊了,就立即告诉停下,这时测量从眼角膜至近用视力表之间的距离.按距离数(米)的倒数换算出最大调节力,再测量顾客的习惯距离,按这距离(米)的倒数计算出,实际的ADD度数,按保留一半的最大调节力和实际需求的差数给出ADD的处方。ADD=1/习惯阅读距离(米)-1/2X1/能读出0.6近视力表的距离(米).
c. FCC法。是在组合验光仪上根据远用光度,调整瞳距,双眼加上+-0.50交叉圆柱镜片,看横竖线条,若看到横线条颜色较黑则说明有老光,须加ADD直至横竖线条一样深浅为至。
d. 对青少年配缓解近视度数加深的渐进多焦点镜片则只要给ADD+1.50就可以了。
e. 对于远视眼,同样要测量目前所戴眼镜的远用光度,在验光时,可以试试是否可以加上+0.25D,如果加上后视力更清楚,或一样清楚则可以考虑是否加上,即在顾客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对远视是尽量足矫。对于散光,在原来戴的基础上可以稍加调整,但是在增加散光时要适当降低球镜。 下加光要在远用度数调整完毕,远用屈光度平衡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一般是左右眼同时进行,因为我们认为左右眼的老光程度是相同的。但是如果顾客在近用测试时左右眼的清晰程度不一致,通常我们应该再来平衡远用屈光度。比如近用下加光左右眼都是+2.00D时,两眼看近距离不一致,要重新检查远用屈光度,看看远用是否可以调整。
五.瞳距和瞳高的测量
①PD的确定
瞳孔距离(papillary distance)简称瞳距,是指两眼瞳孔中心间的距离,或指两眼正视前方、视线平行时瞳孔中心间的距离。一般用英文字母缩写“PD”来表示,单位为毫米(mm).确定PD可以用瞳距仪,也可以用瞳距尺。有的人左右眼PD的不对称,在配渐进镜中要测半瞳距,比如R =xmm L=/xmm
②瞳高的测量
瞳高是瞳孔中心高度的简称,指从眼的视轴通过镜片处到镜框下缘槽底部最低点的距离,在渐进多焦点验配过程中,瞳高是至关重要的,瞳高低了看近就会变得不够清晰;瞳高高了,看近可能会好些,但视远就会变得不清晰。
确定方法有两种。一是点瞳法,二是计算法,点瞳法要选择镜框,公式法是先测瞳高后选镜架。点瞳法步骤:
(1)让患者戴上所选的调整好佩戴舒适的镜架,一般镜眼距离为12-14mm,前倾角为10-15度,镜腿长短合适。
(2)验光师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3)验光师右手握笔,在点瞳高时验光师的右眼闭上,用笔在镜架撑片上对照顾客右眼瞳孔反光点测量左眼用右眼注视,令患者左眼注视验光师的右眼,
(4)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竖着拿瞳距尺,将瞳距尺的“零位”对准瞳孔中心后,在镜框下缘槽底部最低点处读取瞳距尺上的数值,即为该眼的瞳高。
(5)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另眼的瞳高。
注意事项:
(1)检查者与患者的视线在测量时应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上。
(2)瞳距尺勿触及患眼的睫毛,以免引起患者眨眼睛。
(3)当瞳距尺确定“零位”后,一定要拿稳瞳距尺,以免移动。
(4)让患眼注视指定的方向,眼珠不能乱动。(5)一般应反复测量2~3次,取其精确的数值。公式法计算:瞳高=镜架高度X0.618 (黄金分割)
简易法:瞳高=眼镜架高度/2+4公式:PH=渐变带长度+近用区高度近用区最低的高度4mm(半框架要加上拉丝槽的深度),这只是最低的高度并非最佳高度,一般为6mm,对于远用光是远视的患者(因凸透镜放大,视野变小)还可以适当高一些。
举例说明:最小镜框高度=(PH-4)X2 例:渐变带长度=16 近用区高度=4 最小镜框高度=(16+4-4)X 2= 32将PD和PH值标注选好的镜框衬板上,然后给配戴者带上分别检查左右眼PD值的的竖线是否对准瞳孔的中央,如不符作适当的调整,同时调整鼻托的高度。
六.处方的书写
处方的书写和单焦点处方一样:
例如:
R -1.50DS
L-1.75DS
PD R 31
L 29
ADD+1.50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