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下面一张图中的角膜顶点映光位置来看,看上去角膜顶点映光位置很像在瞳孔缘,这可能与拍摄的位置有关,但是实际上映光的位置应该在角膜缘与瞳孔缘之间或者更偏向角膜缘的位置上,如果按照角膜缘与瞳孔缘之间的位置来判断,其斜视度为30~35个圆周度。此为共转性外斜视。按照描述正常情况下为左眼注视,右眼保持斜位。
弦音在一楼提到这样一句话她妈妈说小时候没有发现有外斜,但随着年龄增长,外斜越来越明显,这才趁暑假来检查一下。 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容易解释,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顾客来的时候为显性斜视,询问过程中告知我们小时候没有,他们总是会将斜视的原因归结为一些小时候的遭遇。于是我们就会帮助他们回顾这种现象发生的经过。我们会告诉他们,你小时候的确可能没有斜视的特征,但是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家里人或朋友有时候会不经意的问你,你的眼睛怎么跑到一边去了,而且这样的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平凡。我们这样的推测可定会得到顾客的认同。那么,他们出现显性斜视也就很好理解了。其实,后天的外伤和一些疾病可能导至麻痹性斜视。但是,通常情况下,斜视都是先天造成的。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或间歇性斜视基本与先天因素有关,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为隐性状态,有些人为显性状态,而有些人为间歇性状态,甚至有些人会由纯隐性发展到显性的状态呢?其实这与斜视的性质、量值(大小)与年龄的大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大家都知道,孩子的肌肉弹性和运动能力远远要大于成年人。因此,孩子即使用很大量的斜视,也可能通过眼肌的运动维持远融像,保证双眼的眼位正常。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逐渐降低,有时候会偶尔出现不能维持融像的情况,出现显性斜视的特征。此时进入了间歇性斜视期。初期间歇时间较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显性斜视的频率越来越高,最终由于测地无法维持原融像眼位而导至显性斜视的发生。如果斜视度小,则此人可能终身为纯隐性斜视,如果斜视度很大,可能生下来就会是显性斜视。内斜视较外斜视更容易出现显性状态,这源于人眼的集合比散开更容易。因此,弦音说的这个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那么,知道了发生的过程我们就不难想想,抑制产生的原因了。实际上这个孩子的抑制是由于斜视导至的。处理方法也只有一个,就是手术。但是什么年龄做家长还是想好。年龄小需要全麻,可能影响效果,半麻有利于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眼位,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手术后的剩余部分可作光学矫正。由于棱镜度较大,不手术直接光学矫正是不可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