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人论坛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玩出位~

帮忙算一下,各位朋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2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查找了一下电脑中的资料,并且翻查了一下手边的书。我查找到的隐斜发的公式与藏镜人和stl123的不太一样。我这里查找到的公式为:
AC/A=PD+(△n-△o)/D
PD=瞳距(单位:厘米)
△n=看近隐斜度(单位:棱镜度)
△o=看远隐斜度(单位:棱镜度)
D=调节量(单位:D)为检测距离的倒数
符号规则:内隐斜+
     外隐斜-
将楼主给出的数据△n=—4和△o=—1带入公式后得到的结果为—4.8。而,我查找到的AC/A的正常比值为3~5。大家想想,以这个瞳距为例要想达到3~5的正常范围,那么公式中△n-△o的范围应该在—3~—9之间即可。那么,我可以按照AC/A的计算举这样一个例子。PD=60mm,远用检查为12△BO,33cm近用为6△BO。这样的结果可能吗?有什么不可能,内斜视测量出这样的结果完全可能。用AC/A进行计算,好像结果应该是正常的。但是其实不然很想然,这类人群的自然眼位是内装状态,为了保持远融想就必须动用散开。散开的难度可比集合的难度要大。因此,这类人很容易出现远用疲劳的问题。但是近用这类人就绝对没有问题了吗?我们注意,虽然内斜视的人在同等瞳距下集合需求小于正常人。例如,60mm瞳距正位眼的实际集合需求为17.3BI。而此例中远用有12△BO的内斜视,因此,此人的实际集合需求为5.3BI。但是,不要忘了,集合需求的组成部分有张力性集合、近感知性集合、调节性集合。而融像性聚散只是为了弥补前面集合不足或过度时的反应而已。这里实际测量的所谓近用斜视,实际上是指融像破坏后的内转或外转,近融想破坏后测量出来BO值,说明眼睛在近融像破坏后发生了内转说明其他集合导致过度,需动用近融像性散开。而近融想破坏后,测量到BI的值,说明近融像破坏后的眼睛发生了外转。而,我举的例子近用在近感知性集合和调节性集合的作用下已经导致了已经超出了其内些应该具有的集合需求值。因此,此人在看近的时候也需要动用散开。而动用散开会引起两个问题。一个是疲劳,而另一个则是由于动用散开而导致的调节力下降。经常有人会说检查到年轻人有调节不足的问题。其实,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恐怕问题根本不是调节出了问题导,而调节不足恰恰是由于过度的集合需要动用散开而引起的调节不足假象。通过基底向外的棱镜刺激集合,带动集合性调节后,调节检测就能达到正常值了。
同样,远用为12△BI,33近用检查出来有18△BI可能吗?完全可能。但是,如果我们用AC/A进行计算,我们会发现此人在正常值内。你能说这类人看近就没有问题吗?对于一个外斜视者来说,其集合需求大于正常人。前面说了,60mm瞳距正位眼33cm距离集合需求为17.3△BI。如果该瞳距的某人存在12△BI的外斜视,则此人在33cm距离的实际集合需求为29.3△BI。那么,在融像破坏后我们测量到18△BI的值,有什么不不可能?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一种情况了。那么,这样的人真的就不存在近距离用眼的问题了吗?呵呵,对于12△BI的外隐斜视者,恐怕看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不会有一点点的症状。甚至在一定年龄段内,看近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怕看近就会出现问题了。我们知道,外隐斜者,通常远用没有症状,而近用由于集合需求大于正常人,出现近用疲劳的几率就要大的多。但是,如果我们按照AC/A来计算,则恐怕会给出一个正常值来了。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恐怕AC/A仅仅是玩弄了一个数学游戏而已吧。我以前用过这个方法,结果发现有问题的检查没有问题,或者按照AC/A的理论处理问题完全无效。没有问题的反而可能有问题。因此,这个数学游戏恐怕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其次,第二个瞳距计算问题。我不明白出题者是否能明白自己的问题是什么?题目说要计算水平眼位为正位时的瞳距?这个正位是指融像眼位还是静息(不懂用眼肌时的自然眼位,或者说松弛眼位)眼位。要是融像眼位,那还要计算吗?就是60mm了。如果是静息眼位,则静息眼位显然就是我们所说的斜位。那么,斜位能算是正位眼吗?如果说,按照测量瞳距来计算其静息眼位的瞳距,那倒是不难计算。因为1△棱镜度=0.57296°个圆周度。将棱镜度换算成圆周度,在有三角函数计算偏移量加上原60mm就能得到想要计算的瞳距了。至于第三个问题,说实在的,也是存在严重的问题。很简单,融像性聚散就是当前面几项集合不足或过渡时,大脑对分离像做出集合或散开的指令。只有集合不足时才会动用融像性集合,集合过渡的时候动用散开。如果连融像性集合都无法满足集合不足的部分,即使跳动调节又有何用。恐怕问题没有解决,反而由于调节的增加导致了调节疲劳。
发表于 2012-10-24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法AC/A值〉梯度法AC/A值≈0.7△/D
发表于 2012-10-24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眼完成双眼单视是通过聚散系统来作为基础系统,聚散系统主要有张力性聚散,调节性聚散,融像性聚散,近感知聚散。这些系统的神经支配有着相似性,所以也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当然也就有着必然的协调性。AC/A其实就是反应出给予调节刺激之后可以引起多少的集合量,但这个过程仅仅是反应出调节可以联系出集合的倾斜,并不是说只要给予调节就一定会得到最终想要的集合需求,因为还有其他三项聚散同时并存和相互协调的,也就是说1D引起的集合量值本身就是个不准确的数值,所以也就没有太实际的应用意义。其中融像性聚散才是完成视网膜对应的精确补充,也就是说张力性,调节,近感知这些在完成集合需求之后,需要融像性聚散给予精确的调整到正常视网膜对应。
现行的计算法则 AC/A=(集合需求-眼静息眼位表现的斜视量)/调节刺激 眼静息斜视量=看近斜视量-看远斜视量 ;  就是这样,咱先不讨论AC/A的意义啦,这里有一个符号的设定,不管是应用以外隐斜为+,还是以内隐斜为+,最终依据上述公式算出来的绝对值都是一样的。俺就以外隐斜为+,就楼主这个案例的AC/A=(6/0.4-4+1)/2.5=4.8
发表于 2012-10-2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第二个问题,实在搞不清楚要表达什么意思,就俺理解,是不是想说只要能达到打破融像后测得眼是正位的调节刺激距离。就这个案例,不会找到啊。
第三个问题,更可笑,刚才我已经说了聚散系统的各个系统的相互性,融像性聚散才是最终对其他三项作用后的视网膜对应做精确的修正和补充。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那面也没给我答案,第二个我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等有结果了一定发上来
发表于 2012-10-2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AC/A=PD+(△n-△o)/D
是由
AC/A=【PD/0.427+ NLP-DLP】/2.5
转化来的,条件是0.427简化为0.4
发表于 2012-10-24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9-24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