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隋建英

反转单轴柱镜与交叉圆柱镜哪个更精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隋建英 于 2013-7-28 12:51 编辑
回复  隋建英


   可是朱学敏的验光与配镜是1978年出版的,要早于你的文章20年。 ...
XIZI 发表于 2013-7-28 10:53



    嗯是的我就是78年开始搞验光的,我说过了,理论是相通的,看你自己怎么总结归类,朱学敏老师的小瞳五轮验光法大力推荐过,因为有几个人提到和25式验光法一样,我只是证明我不可能参考八年后的文章。不光朱学敏老师。毕华德老师,孙桂毓老师对镜片联合都有阐述。我们可以借鉴传统的理论知识,把它整理归类,化为自己易于掌握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只要不是原搬别人原文便无可非议。
发表于 2013-7-2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隋建英
楼主的这个话题,我再谈谈个人观点。1.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的前提必须是最小弥散圈在视网膜上,而柱镜变化连带球镜变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最小弥散全的位置始终保持在视网膜上。这一点是交叉圆柱镜精调的基础。而使用单纯的柱镜,想要控制最小弥散圈的位置,恐怕在维持弥散半位置的问题上,要不停的改变球镜度了。因此,与交叉圆柱镜相比使用单纯柱镜显然要麻烦的多。而在您的帖子里根本看不到弥散圈位置的相关讨论。因此我假设,即使原本最小弥散圈位置在视网膜上,那么在使用单纯球镜时,正柱最小弥散圈前移。负柱最小弥散圈后移。这样从理论上违背了交叉圆柱镜精调的原理。
2.交叉圆柱镜,两个方向上的焦量差为0.50D。精调时须分别在视网膜前后正负0.25D的位置上。而使用单纯柱镜,即使考虑到最小弥散圈的位置,由于实际柱镜屈光度仅有0.25D,因此,其视网膜前后的屈光度差异仅仅为正负0.12D。在此情况下,即使能够有效控制最小弥散圈的位置。但是,精调时,是否能够有效判断这样小焦量导致的视力变化呢?
因此,从这两点来看,我觉得,您的观点值得商榷。
发表于 2013-7-28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隋建英
而在您的帖子里根本看不到弥散圈位置的相关讨论。
新视界710 发表于 2013-7-28 17:02

    顾老师我说了我说了,我举手~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隋建英
楼主的这个话题,我再谈谈个人观点。1.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的前提必须是最小弥散圈在视网膜上 ...
新视界710 发表于 2013-7-28 17:02



    可能是我用我的方法时间太久了吧。
发表于 2013-7-29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懂了,用十字图来分析。。。隋老师,我学习了谢谢您的分享,以前总是按学校的方法,现在又学到一种新的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5-1-10 2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