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高度近者做单眼白内障手术引起的视差问题
最近又遇到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
一位男性 1967年出生 做左眼白内障手术,术后两个月来店配镜
.手术前的度数 R -9.00 -0.50*075 VA0.7
L -9.00 -0.50*085 VA 0.7 双眼VA0.8
旧眼镜是2012年2月14日 在我这里配的.
2015年 2月作白内障手术 (左眼) 后来店提出配镜需求…想检查看看能不能配一般眼镜.
术后验光的新度数..
R -9.50 -0.50*075 VA0.7
L-1.00 VA0.7
通常这种术后高度视差建议处理的方式 1.戴隐形眼镜 2.另一眼也做人工晶体
若要配一般眼镜成功率很低,但是也须在检查后才能确定.
根据初步计算眼镜放大率 SM ( 顶点距 12MM N=1.67 中心厚度假设1.2MM
右眼 约缩小 10% 左眼 缩小 1.04% 两眼像差 8.96%
不等像已超过 5% 单就理论上是无法配戴框架眼镜.
但是理论是以模型眼来推论,不等像实际还包含有生理因素,在配镜实务上因白内障开刀后的高度屈光参差不等像配镜成功的例子也有,至少我个人就遇见过好几个.
此案例处理如下…
这种检查跟一般检查相同,只是要多加上 不等像视标 跟 立体视图 两种.
1. 验光将双眼都矫正到最佳视力双眼平衡后,做双眼不等像检查.
虽然理论上白内障术后眼球的屈光状态应该是属屈旋光性屈光参差, 轴性或屈光混合性也都有可能.
若客人已经排除戴隐形眼镜意愿.我们还是先依knaap法则先将试戴镜片尽量插放接近眼睛第一焦点上再以不等像检查图检查,极大部份这种患者会有很大的部不等像差异.但是往往也是有些例外.
2. 此位患者实际检查大约不等像差在3.5%到7%之间,(因为用投影视标精度较差),以此再进一步假设他术后的屈光状态是偏向屈旋光性屈光参差,那么若把试戴镜片放在更接近眼睛处,理论上应该不等像会缩小,结果是跟第一次接近前焦点时客人表示差不多.(可能视检查视标精度问题).
3. 再以立体视检查图检查,此客人有双眼立体感知. (如果没有立体视,那么只有设计等像镜片才能处理,等像镜片因为美观 像差…等 问题,实际上并不实用)
4. 确定处方. 配远用眼镜 , 进用阅读眼镜 各一附 ,
5. 此客人戴镜以达2个多月,期间曾来调整眼镜,很欣喜的表示原本以为另一健康眼也要照眼科医师建议再做人工水晶体手术,现在眼镜能舒适配戴,是最理想的需求.
6. 这种例子因为白内障的40几岁年轻人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最近一两年碰到了有三位用镜框矫正成功,这位客人算是视差最大的一位,目前不等像的计算理论都源自于模型眼参数若加上真正眼睛生理因素还是会有一些变量,若只参照计算数值几乎只有隐形眼镜或是双眼同时更换人工水晶体才能解决不等像问题,当客人没有意愿依上述方式处理时,视光师也许可以试着再多加几个检查步骤试试其它的方式找到解决方式,虽然机率不高…还是值的一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