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71|回复: 2

高智商 科学家 出家(转自天涯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8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秋天,记者到离南昌不远的某寺采访时无意中得知,素有“中国第一天才少年”之称的宁铂就在该寺院出家,担任该寺佛教学院的讲师。这令记者大感意外。毕竟,此时全国有许多记者都在找寻宁铂,但无人清楚其下落。
   经与该寺院的住持沟通,记者被允许到佛教学院听宁铂讲课。
   在住持的带领下,记者进入课堂坐在最后一排。几分钟后,一个身高不到一米七,圆脸、微胖的僧人捧着一大摞经书走进教室,放在讲台上。他就是宁铂,赣州市人。
   他讲课的语速很快,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从不翻教材,却能说出哪个内容在教材的哪一章哪一页。昔日神童,今朝高僧,宁铂需要的是一份宁静的生活。
  
  镜头回放:
  宁铂出生在赣州市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两岁半便能背30多首****诗词,3岁时就能从1数到 100,4岁时认得400多个汉字。宁铂看什么会什么,6岁的他看完《中医学概论》就能替人开药方,看完围棋书后就可以与高手对弈,看完唐诗宋词,便能吟诗作对,宁铂的一系列行为让父亲宁恩意识到,这个孩子不寻常。
  原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写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推荐信。信中举荐的正是宁铂。方毅将倪霖的举荐信转给中国科技大学,且批示,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经过考察,宁铂成为中科大少年班第一人。
   此后,全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这位少年天才,极大地激励了各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这在当时被称为“宁铂现象”。在中科大之后,众多高校的少年班风起云涌,最后的成功者屈指可数,中科大是少数的成功者之一。
  据媒体报道:宁铂入校一年后告诉班主任汪惠迪:“科大的系没有研究宇宙世界的。”汪惠迪推测,世间奇才难见,数十年才出一个,可能他是喜欢天文和物理,于是想推荐他去中国天文物理最雄厚的系-------南京大学天文系。汪惠迪打了一份报告给学校,希望学校根据宁铂的兴趣转至南京大学天文系。中科大不愿意,答复道: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宁铂被安排在中科大理论物理专业。
  宁铂从中科大毕业后留校任教,时年19岁,是中国最年轻的讲师。然而,在中国科大任教期间,宁铂并没有将时间花在物理研究上,而是开始了对佛教的深入研究。2002年,宁铂离开中科大前往五台山出家,被校方找回;2003年,宁铂再次出家,这次他成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转帖

编者的话:佛教与科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一个在别人眼里本应该成为科学家的人,折身走向了跟随佛陀之路。朋友,您认为这是悲剧吗?
  
  本站特约评论员李向平教授:
  宁铂出家为僧,是否悲剧,实在不好说。一是,这事还在过程中,还不好做结论。二是,出家为僧的选择,是宁铂的选择,冷暖自知,他人只凭出家这一现象,且不甚了解实情的话,也难以做出恰当的评价。再者,人生的选择或者人生的完善本即是多途的。有人演了一回茄子,就只钟情于紫色的角色,有人则想尝试别色的角色。而人类精神方面的需求,则更要丰富得多。人们精神生活选择的多样化,也说明社会的宽松度及自由度,和精神水平及文明水平的良好状况。
  
  本站特约评论员周齐教授:
  也有很多本因逃避而入空门的人,在修行中提升了精神水平,后来又成了积极人生态度者,甚至成为对社会有大贡献的人。所以,宁铂作为一位不寻常的人,他的出家引起人们的各种议论,在所难免,而且也值得讨论。但应以不打搅其修行和家人的正常生活为界限。而宁铂作为一位高智商的科学家,出家当是理性的抉择,所以,也相信其有一定的精神水平或者足够的精神准备,不至于因为各种议论而受影响,或者说应对现实影响也是修行。所以,“宁铂出家为僧是悲剧”的判断,只能是一些人在某种角度的简单判断。还是让我们以更宽阔的胸怀拥抱丰富多样的人生和社会吧。
  
  本站特约评论员何建明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才子宁珀到五台山出家了。出家当和尚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古往今来不数枚举,可是社会上仍出现了许多的议论,不少人替宁珀表示惋惜,觉得他的出家完全是逃避现实的困苦。这让我想起九十年前李叔同出家的事来。
  一九一八年夏,深受杭州一师学生们敬重和喜爱的现代中国艺术开拓者李叔同出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他的同事夏丏尊,当得知出家后的弘一自述出家是得益于夏先生的助缘时,“不禁面红耳赤,惭悚无以自容”,感觉“出家是不幸的事情,至少是受苦的事情”。若干年后,这位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的提倡者和实践者,不仅没有感觉到当初李叔同出家的不幸,更随了弘一法师的缘,成了弘一的“虔诚地尽护法之劳”者。
  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是李叔同出家成为弘一法师的亲历者。当时的丰子恺年方二十一岁,虽然还不完全理解老师李叔同为什么要出家,但他已经明白李叔同出家并非平常之举。十年后,他很虔敬地拜弘一为师,正式成为佛门的皈依弟子,得法名婴行。丰子恺虽然不是出家当和尚,但是,他从此成了一名大力弘扬佛法的著名佛教居士。更重要的是,他在以艺术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佛法艺术化的传播,而且极大地提升了他自己的艺术境界,使《护生画集》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艺术的杰作。
  正是因为李叔同的出家,影响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各阶层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改变对佛法的偏见和成见,护持佛法,甚至参与佛法的弘扬和佛教文化的创造。
  有云:“出家是大丈夫之事”。在古代,出家当和尚虽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佛教历来有重出家的传统,并以出家的和尚为住持佛法的僧宝。僧宝是佛教的三宝之一,是佛法常驻的象征和引领者。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出家人,除了有正式的剃度、受戒之仪式外,更要有相当的佛法义理和修行的基础。古代的中国文化,是以儒、释、道三教为主要代表的。佛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主要不在于它有多少信徒和多少寺院,而在于它拥有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离不开佛门中的大批文化精英的劳动创造。翻开历代的高僧传和居士传,我们都会感觉到,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先进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古代的佛门高僧大德,则是中国古代社会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古代的中国文化正是这许许多多的佛门先进知识分子努力创造的智慧的结晶。
  可是,宋代以后,中国佛教逐渐式微而走向衰落。特别是清代雍正皇帝废除度牒和戒牒制度以后,什么人都可以出家为僧,以至于有的佛教道场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宋以后佛教文化的衰落,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出家寺僧素质的大幅下降,而宋以后的明末清初和近代的佛教文化之复兴,都得益于明末清初和近代一些社会知识分子如明末四高僧、清初遗民僧澹归、法幢和近代寄禅、太虚、印光、弘一等进入佛门、出家为僧,并努力振兴佛教文化。
  这也就是说,现代佛教文化的振兴,需要现代社会中与佛法有缘的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出家为僧本就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毋需大惊小怪,只是宋元以后佛教的衰落及近代以来的科学主义思潮和二十世纪以来的世俗化浪潮,使人们对出家有异样的感觉,甚至瞧不起出家。重要的是,出家不是消极地逃避世俗,也不仅仅是个人的解脱,而是要有大悲心、大勇气、大智慧,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恒顺众生、救济苦难、发展文化、普渡众生。如果只是逃避世俗,追求个人解脱,就远离了释迦创教的本怀。
  末法时代的佛法弘传,需要越来越多的文化人的参与。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佛教文化的复兴。和平安宁的世界需要佛教智慧的滋养。
  坂归佛门真乃大智慧之举。现今污浊世界上,多少靠耍小聪明博取名利者沾沾自喜,自以为是成功人士,可笑也。每个人只不过是特定时空阶段基本粒子的临时短暂组合而已,万物皆空,可能有人认为自己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可是地球也是有存在的时空啊,所以最终一切都不复存在。唯我佛慈悲,救人于苦海也。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评论:

有慧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12-23 15: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