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934|回复: 76

【原创编辑】簡述AC/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藏镜人 于 2010-3-23 11:25 编辑

ACA 比值(ACA Ratio


AC
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就是代表调节性辐辏,AAccommodation)就是代表调节,由此可以知道从计算式或测量式得到ACA比值的目的,就是要知道一位患者每【调节或放松】一定的调节量时,可以改变或带动多少个錂镜度(△)的【辐辏或开散量】。



AC
A比值的测定在分析验光检查的数据是很重要的,同时在决定最后诊断时也具有独特的功能,并且在各种状况下决定各个适当的处理方法及顺序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值。例如:一个有症状的近方内斜位而且有高度ACA比值的患者;通常看近时,加入〝+〞度数将有很好的效果。若是另一个具有等量近方内斜位,但是ACA比值低的患者,则其处理的方式就不同了,此时处理的方式即为(视觉统合训练)或(下錂镜处方)。


举例:
一位患者近视-5.00DS看近方有中、高度内隐斜位,经过【视力分析】假设需要4Base out才能纾缓其症状,其纾缓的方式可以使用球面镜片或加錂镜。此时ACA比值就占很重要的地位。

假设此人ACA比值较高为81,表示(每降-1.00DS可以舒缓8Base out),因此需要降-0.50DS便可以舒缓4Base out,所以这个案例我会建议采用降球面度数-0.50DS,也就是配戴-4.50DS的眼镜为处方原则。


假设此人ACA比值较低为21,表示(每降-1.00DS可以舒缓2Base out),因此需要降-2.00DS才可以舒缓4Base out,所以这个案例我不会建议采用降球面度数,因为这样患者便配戴了-3.00DS,此时会影响患者在远方的补偿作用(看远方不清楚),所以这个案例我会建议-5.00DS加上4Base out然后做视力训练。


ACA比值可以经过两种方式来获得,第一个方式就是利用【远、近方斜位量】计算来获得,称之为(计算式ACA
Ratio
)。第二个方法就是利用〝-〞镜片再次测量斜位量的(gradient ACA Ratio)。


计算式ACA
Ratio
,欲了解此方法,首先需要了解【米角的定义】和眼睛看远方到近方时的辐辏量。


米角(Meter Angle,MA):
米角的定义:两眼从回旋点算起,看一公尺视标时,两眼注视线所形成的【辐辏角】就是一个米角(Meter Angle,MA)。当看两公尺的距离视标时,两眼视轴所形成的辐辏角为0.5米角,当又看50cm视标时,两眼所形成的辐辏角为2米角。由此可知米角是由眼睛回旋点至视标距离(公尺)的倒数所获得。(如图1


调节性辐辏量的测量:


知道米角的定义后,接着讨论两个眼睛从看远(无线远)到近方(一般为40cm)时到底往内转了多少的錂镜度(△)的调节辐辏量。简单的说也就是远方斜位量至近方的斜位量之间的錂镜。我们怎么知道远、近方斜位量之间的两眼内转动量就是调节性辐辏量,我们就从辐辏的分类谈起(辐辏分类:紧张性、融像性、调节性、近接性辐辏)。

我们知道【紧张性辐辏】表现在生理性安静眼位,矫正远方的斜位量是基于紧张性辐辏量。远方斜位量若为外斜位,则表示紧张性辐辏不足,必须使用正融像性辐辏来弥补紧张性辐辏不足。远方斜位若为内斜位,则表示紧张性辐辏过度,必须使用負融像性开散来弥补紧张性辐辏过度。【近接性辐辏】是因为感觉物体就在尽处而引起的辐辏。【调节性辐辏】是见于调节的改变,是近见联合运动(近见反应)的一部分,近见反应为调节、辐辏和缩曈。【融像性辐辏】是负责注视物体时,维持单一视的辐辏。

测量近方斜位量时,融像性辐辏可以用影像分离(融像破坏)方法来消除,近接性辐辏的量通常即为小而不加以理会,然而紧张性辐辏量可以从远方斜位检查获得。因此远方及近方检查距离所发现的双眼辐辏量,理论上来说就是归因于调节性辐辏。并且调节性辐辏量也可以保持相同的检查距离状态下,利用改变镜片度数来诱发而获得。

因此得知想要知道一个人的远方到近方的调节辐辏量,只要计算出其远方斜位量至近方斜位量之间的錂镜度即可,可是要怎么计算呢?首先要了解一个远方及近方的眼位皆是正位,并且PD60mm的人,其调节性辐辏量是多少?因为远近方都是正位,因此都没有【融像性辐辏】介入,所以只需要计算其辐辏量即可。
【如图2】得知此人的调节性辐辏量=PDcm)×米角


【图2】远近方正位PD60mm的人,欲明视近方(40cm)视标时两眼所需转动的调节辐辏量。
【图2】中PD60mm的人看一公尺时,两个眼睛各别转动3公分,由錂镜定义【光线通过一个錂镜后,若距离一公尺则会偏离一公分,则此錂镜为一个錂镜度;1△】,因此得知此时一个眼睛向内转3个錂镜度,两个眼睛一共往内转动6△。
因此可以导出公式【辐辏量=PD(cm)×米角】。
由以上公式得知此人在看40cm时所需转动的辐辏量为6 ×(10.4m)=15
假设患者曲折异常已被矫正则调节被刺激的度数就是【镜片】到视标距离(m)的倒数。其计算公式:【调节被刺激的量或调节力(D)=1/视标至镜片的距离】。
如【图3】。


因此由以上得知调节是以【眼镜平面】至视标的距离来计算之,但是辐辏量是以回旋点至视标的距离求得,又一般的近方检查的距离(40公分)是以眼镜平面至视标的距离检查,因此辐辏量就必需加以修饰才合理。为了决定这个误差,我们采取眼睛回旋点至眼镜平面的距离为2.7cm,因此当视标至眼镜的平面之间的测量结果为40cm时,则辐辏量计算的距离需修饰成40cm2.7cm42.7cm。因此在近方检查时的辐辏米角=10.427(m)2.342MA。所以远近方皆正位PD60mm的人从远方看到40cm物体的辐辏量=PD(cm)×米角=6cm × 2.34214△。【图4】为各种不同PD的人,在注视近方(40 cm)视标时所需的辐辏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5威望 +44 金钱 +104 收起 理由
highsammy + 10 赞一个!
huangqifang420 + 9 赞一个!
郁金香 + 8 很好,通俗易懂,无私奉献。
郎中 + 1 我很赞同
一休视力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藏镜人 于 2010-3-22 12:24 编辑


ACA 比值的计算:

我们知道各种不同的PD的人从远方(6m)至近方(40cm)的标准辐辏量都会不同,但是每个人在远方及近方皆有些微的斜位量,有两眼视者因为眼位异常而有症状者更不在话下。现在完整的资料都有了,我们可以开始讨论如何计算ACA比值了。

壹、计算性ACA通常有两种方式:1.绘图法2.公式法。

一、【绘图法】:
【图5-1】表示两眼看远及看近时的情况,然后我们取用左眼做代表。
【图5-2】表示左眼看远方时所呈现斜位量的关系图。
【图5-3】表示左眼看近方时所呈现斜位量的关系图。





【绘图法例题1】:
PD64mm,远方3△外斜位(exo),近方8△内斜位(eso),请问此患者从远至近方(40cm)的实际调节性辐辏量为多少个錂镜?
答:
【如图6
标准辐辏量(辐辏需求量)=6.4 × 10.42715△(为黑色线条)
远方斜位量为3△外斜位(为红色线条)
近方斜位量为8△内斜位(为蓝色线条)
实际调节性辐辏量=153826△(为绿色线条)
调节量40公分=10.4m2.5D(调节力D1F(m)
所以ACA比值:262.5D
101




【绘图法例题2】:
PD60mm,远方8△内斜位(eso),近方1△外斜位(exo),请问此患者从远至近方(40cm)的实际调节性辐辏量为多少个錂镜?
答:
【如图7
标准辐辏量(辐辏需求量)=6 × 10.42714△(为黑色线条)
远方斜位量为10△内斜位(为红色线条)
近方斜位量为3△外斜位(为蓝色线条)
实际调节性辐辏量=1481=△(为绿色线条)
调节量40公分=10.4m2.5D(调节力D1F(m)
所以ACA比值:52.5D
21




二、【公式法】:

以两眼视检查的近方检查距离都为40cm,所以调节量都为2.50D。调节性辐辏量为在远方斜位至近方斜位之间的范围,所以调节性辐辏量等于从远方至近方(40cm)的辐辏求量减去远方斜位量再加上近方斜位量。辐辏需求量随着PD的不相等而有所不同【如图4】,对于正视眼或已经矫正的屈光异常眼睛,通常假设看远方视标时的【辐辏量及调节量】皆为〝0〞,内斜位对于注视的视标来讲是辐辏过多,所以在公式中的符号为〝+〞,外斜位对于注视的视标来讲是辐辏不足,所以在公式中的符号为〝-〞。其公式如下:【图8】【其实这个公式可以用绘图法来理解】


【公式法例题1】:
PD60mm,远方10△内斜位(eso),近方1△内斜位(eso),请问此患者从远至近方(40cm)的实际调节性辐辏量为多少个錂镜?
答:
调节量A:(D1F(m))=10.42.50D
标准辐辏量(辐辏需求量)=6 × 10.42714
ACA比值:【14-(10)+(+1)】/2.5=2
所以ACA比值:21

【公式法例题2】:
PD66mm,远方12△外斜位(exo),近方4△内斜位(eso),请问此患者从远至近方(40cm)的实际调节性辐辏量为多少个錂镜?
答:
调节量A:(D1F(m))=10.42.50D
标准辐辏量(辐辏需求量)=6.6 × 10.42715.5
ACA比值:【15.5-(-12)+(+4)】/2.5=12.5
所以ACA比值:12.51
因此【绘图法】和【公式法】计算获得的ACA比值都是一样,统称计算式ACA比值(Caiculated ACA ratio

贰、刺激性ACA比值(Gradient ACA ratio

Gradient ACA 比值是在使用自觉式验光的度数测量近方斜位量之后,此时再加入(-1.00DS或-2.00DS)的球面度数,然后再一次的测量近方斜位量,如此因为附加上的〝-1.00DS或-2.00DS〞所导致改变的近方斜位量就是Gradient ACA ratio(刺激性ACA比值)。
例如:假设使用自觉式验光的度数测量近方斜位量为3exo(外斜位),此时自觉式验光再加入〝-1.00DS〞,再次测量近方斜位量为4eso(内斜位),因此由远方到近方(40cm)所刺激的调节辐辏量为7△。也就是说当加入〝-1.00DS〞后,刺激患者多出调节1.00D,因此这多出来的1.00D诱发了5△斜位量(反映出的调节性辐辏量),这也就是刺激性ACA比值(Gradient ACA ratio)的由来。
刺激性ACA比值(Gradient ACA ratio)也可以利用公式来求得:【图9

例题1
一位正视眼的患者,近方斜位量为7exo(外斜位),加入S1.00DS后的近方斜位量变成4exo (外斜位),请问ACA比值为何?【如图10

例题2
一位-4.50DS的近视眼,以此度数的近方斜位量为4exo(外斜位),加入S2.00DS后的近方斜位量变成8eso (内斜位),请问ACA比值为何?【如图11


使用以上两种方法测定同一个人的ACA比值时,有可能彼此之间会有明显的差异。会导致这个两个不同数据的原因主要是近接性辐辏(proximal convergance)和调节延迟(lag of accommodation)的影响。


因为(Gradient ACA ratio)是在一个固定距离的情况下测量两次的斜位量,所以都含有近接性辐辏,理论上将使测量结果改变不多,而计算式ACA比值却含有些微的近接性辐辏。因此计算式ACA比值通常会大于Gradient ACA比值的原因。


再者计算式ACA比就会有调节延迟的问题产生,因为看近方时的调节刺激量理论上为2.50D,但是通常调节的反应量会少于2.50D的调节刺激量。这个在调节系统中刺激量与反应量之间的差异就称作调节延迟量。调节延迟量通常大约+0.25D~+0.75D左右,因此一般人都倾向于调节不足(underaccommdate)状态,所以Gradient ACA ratio易低于计算式ACA比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highsammy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注1
0.427m42.7cm=检测距离40cm(眼镜框到视标的距离)+【角膜到眼镜框的顶点距离(约1.2cm)+眼球的回旋点到角膜(约1.5cm)】

附注2
米角=10.427m→(40cm2.7cm)的距离所产生的米角。
PD(cm)×米角=辐辏量,所以当远方及近方都是正位时,此时的辐辏量就是【调节性辐辏量】。

附注3
【调节性辐辏量】公式:
【调节性辐辏量】=【PD(cm)×米角】-远方斜位量+近方斜位量
这个公式要凭思考想象是有些困难,可是用绘图法就可以一目了然,因此可以这么说此公式是经由绘图法倒出来的公式。

为什么斜位量(内斜位要用〝+〞号及外斜位要用〝-〞号来表示),而不用(内斜位要用〝-〞号及外斜位要用〝+〞号来表示)?其实都是可以的,这个只是为了方便国际的视光师统一计算!
1.(内斜位要用〝+〞号及外斜位要用〝-〞号来表示)导出公式如下:
公式:【调节性辐辏量】=【PD(cm)×米角】-远方斜位量+近方斜位量

2.(内斜位要用〝-〞号及外斜位要用〝+〞号来表示)导出公式如下:
公式:【调节性辐辏量】=【PD(cm)×米角】+远方斜位量-近方斜位量

因此国际的视光师把他统一标准化,用第一个公式做代表。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highsammy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您的速度也太快了吧!...俺還沒發完您就加分了!

感謝您的鼓勵!
发表于 2010-3-1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
发表于 2010-3-18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就是什么叫做精辟。呵呵
发表于 2010-3-1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学习之中
发表于 2010-3-18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怪了,不登陆图就看不到。哈哈哈
发表于 2010-3-18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1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老师::我也来看看  但是在平时测量时 我感觉AC/A值测量的准确性不大呢  有的顾客加多大的棱镜都分不开呢 这是什么原因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11-10 10: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