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弦音 于 2011-10-10 17:02 编辑
文章要点概览:
眼镜店是不是生产企业 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眼镜店是卖眼镜的,眼镜厂是做眼镜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而国家工商总局明文规定眼镜店是服务性质的零售企业,属于流通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在申请办理眼镜店营业执照时,也没有规定必须办理工业品生产许可证才能开业。
办证是眼镜店的沉重负担 没有哪家眼镜店能花二三千块钱办好证的。技监局按规定办理生产许可证填写很多资料,要建立繁杂的档案,自己做这些资料,很难通过审批,往往以不符合要求被退回重做。为了节省时间顺利通过,多数眼镜店不得不委托中价机构去办理,少则万元左右,多的超过二万元。
办证有没有起到规范行业的作用 2004年把眼镜店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之初,在眼镜行业引起了不小震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眼镜零售行业混乱秩序将得到治理,新一轮的洗牌将正式开始,大批没有实力的小眼镜店将被淘汰。现在五年多时间过去了,事实情况却令人大失所望,所期待的大洗牌根本没出现,大批没有经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外行照样涌入眼镜零售行业,眼镜店越来越多,恶性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只要有钱就可以办到验光加工证,就可以办到生产许可证,还有大量的眼镜店没办证照样经营。不免让人产生了上当的感觉,政府部门公信力受到了质疑。
质监局有没有能力监督眼镜质量 说是“质量技术监督”,实则根本没有监督眼镜技术的能力。目前的监督,实际就是检定设备和抽查配装眼镜,所谓抽查配装眼镜,只是质监部门开处方并检验,让眼镜店进行加工,并不是对消费者的眼镜进行抽样检测。其间忽视了对眼镜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验光质量。验光做为配装眼镜质量最关键的环节,是既无标准也无力监督,这样的监督只能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这也是外行监管内行的必然结果。
强烈呼吁取消眼镜店工业品生产许可证
作者:东方大叔01
中国是个办证大国,中国人一生要办多少证?从来没有人去统计过。名目繁多的各种证件堪称世界奇观。政府官员不是把精力集中在为民服务上面,而是办证搞创收,办证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产业,而老百姓不得不为办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有网友发帖说中国人至少要办80个以上证,但是如果你要开眼镜店的话,又要增加好几个证。除了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外,还要到劳动部门办理验光员证,定配加工证,到技术质量监督局办理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到药监局办理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
2004年1月8日,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把眼镜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42条)全许办[2004]01号。技监局以眼镜店有镜片镜架加工过程,而把验光配镜列入申证11单元,并在眼镜行业全面执行,要是不办被查到,将面临十二万以下五万以上罚款。
眼镜店被强制实施工业品生产许可证的政策实施前,其合理性就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但由于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强势地位,眼镜行业的反对声音显得如此微弱,此政策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就执行下去了。用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来管理眼镜零售行业,在世界上也是首创,仅此一家。
眼镜店是零售企业还是生产企业由谁说了算?
眼镜店对眼镜片眼镜架进行初级加工(经分割由大变小)并未使其化学性能发生变化,只是改变了其原有的物理大小,不属于生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把眼镜的加工过程视作生产过程而强行要求眼镜店办理工业品生产许可证的理由实属牵强。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眼镜店是卖眼镜的,眼镜厂是做眼镜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再说,如果眼镜店是生产企业的话,那么工商执照上应该是生产企业而不是零售企业。而国家工商总局明文规定眼镜店是服务性质的零售企业,属于流域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在申请办理眼镜店营业执照时,并没有规定必须办理工业品生产许可证才能开业。
工商执照就是企业的准生证,通过工商局审批表明经营者的从业资格得到政府认可,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就可以得到政府部门的保护。而技监局要求办的工业品生产许可证也是准生证,这也就是否定了工商执照的作用,一个企业办二张准生证的做法明显是重复执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的职权划分问题由来已久。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发布国办发〖2001〗56号文件之后,明确划分质监管生产、工商管流通的原则。但是各地在具体执法行动中,仍然出现大量的交叉和“越界”行为,并导致争议不断。
虽然早在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56号文件发布在先,可是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仍置之不顾,强行要求属于流通领域的眼镜店办理全国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分明是越权行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眼镜店不是生产企业,技监局不能要求流通领域的眼镜店办理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就失去了法律依据。
办证的目的是什么?
近年来国人近视人口大量增加,眼镜店数量也随之激增。眼镜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眼睛的健康,政府部门进行规范和监督是很有必要,可是要落到实处,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不能简单地以办理工业品生产许可证这种形式来进行。
办理生产许可证的目的是什么?技监局的回答肯定是为了更好地监管眼镜的质量。可是《产品质量法》第十五条规定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形式是:“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抽查…”。可见对产品质量并非以许可证制度进行管理的,是以抽查产品质量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所以即使要对眼镜店成镜质量的监督,只要进行抽检就可以,何必非要办证呢?
按照规定办理工业品生产许可证的费用全国统一为2200元,加上设备检测费用,最多3000元左右。实际情况是没有哪家眼镜店能花二三千块钱办好证的。技监局按规定办理生产许可证填写很多资料,要建立繁杂的档案,自己做这些资料,很难通过审批,往往以不符合要求被退回重做。为了节省时间顺利通过,多数眼镜店不得不委托中价机构去办理,少则万元左右,多的超过二万元。而全国有五万多家大小眼镜店,所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办证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什么。
规范就要办证,办证就要收费。和生产企业动辄几十万的办证费用相比,眼镜店办证的钱少得多了。可是眼镜零售行业小店占了大多数,这笔费用对于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也许用于经营的流动资金没有了,也许意味着几个月甚至一年要为技监局打工,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经营的困难。这些钱要是用在购买设备和学习技术上面,可以为顾客更好地服务。
技监局有无能力对眼镜质量进行监督?
质量技术监督局,顾名思义是对把管理的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和技术方面的监督检查,技监局对眼镜店质量监管主要是二个方面内容,一是成镜检测,二是计量器具的年检。而在技术监督方面,根本没有一条实质性的内容。
成镜检测是由技监局列出几个光度,由眼镜店照着配,然后进行检测,把结果对比成镜质量国家标准确定是否合格。如果仪器检测合格,要求装配的眼镜合格,就算通过。
只要是眼镜行业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质量检测根本无实际意义。眼镜质量主要是验光质量,如果验光师开出的处方不能真实反应患者眼睛真实的屈光状态,加工是照处方单执行的,所以加工再标准这付眼镜也是不合格。而仪器检测也是走个形式,焦度计的调整非常简单,眼镜店都会自己调整。验光镜片箱只要出厂时合格,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检测。电脑验光机的数据本来是用来参考不能作为直接处方,而且生产厂家一般都定期来上门服务,所以意义也不是很大。
现在眼镜加工设备越来越先进,一个外行只要学几小时就可以装配出合格的眼镜。而验光不一样,一个合格的验光师需要好几年才能培养出来。所以只在成镜加工方面制订一个国家标准,对比标准进行质量检测,根本不能真实反应眼镜店的真实技术水平,而对眼镜质量影响最大的验光这一环节却放过了。所以成镜加工只是眼镜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装配合格并不能证明这付眼镜是合格的,成镜质量检测只是走个形式,没有实际的意义。行业内有句话叫做“合格的眼镜不一定戴了舒服,舒服的眼镜不一定是合格的”,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验光是个动态的过程,验光师先检影或电脑打出的初始光度,再用试镜架或者综合验光仪进行精调,再根据患者试戴后结果及具体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适合患者的合理光度再下处方,影响验光质量的因素很多,有设备的因素,有验光师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等,往往有十家眼镜店验光结果都不同的情况发生。
对眼镜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验光质量无法制定国家标准,而技监局工作人员都没有从事验光配镜的实际经历,外行监管内行的局限性,注定了无法对决定眼镜质量最大的因素即验光质量进行监督,只是对成镜质量进行了检测,何况这样的检测只是根据技监部门给出的光度进行加工后检测,并不是对消费者的眼镜进行抽样检测,这样的监督只能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
眼镜行业对生产许可证普遍失望和不满
当初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在眼镜零售行业实行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时候,在眼镜行业引起了不小震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眼镜零售行业混乱秩序将得到治理,新一轮的洗牌将正式开始,大批没有实力的小眼镜店将被淘汰,所以此项政策受到了大眼镜店的欢迎。
从2004年正式办理到现在五年多时间过去了,事实情况却令人大失所望,所期待的大洗牌根本没出现。大批没有经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外行照样涌入眼镜零售行业,眼镜店越来越多,恶性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只要有钱就可以办到验光加工证,就可以办到生产许可证,还有大量的眼镜店没办证照样经营。不免让人产生了上当的感觉,政府部门公信力受到了质疑。
作为眼镜行业弱势群体的小眼镜店由于资金紧张,很多店在赢利和亏损边缘挣扎,而无力办理生产许可证,多数采用拖的办法。可是由于每年要来收取高额的仪器检测费,以及无证害怕天价的罚款,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不满情绪更是强烈。
今年7月31日,深圳市机构改革计划出台,改革后设置31个工作部门,比改革前实际减少机构15个,精简幅度达到了1/3。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再保留工商技监等部门,从根本上解决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随着全国各地进行大部门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展开,工商技监药监等部门进行合并是大势所趋,困扰眼镜行业多年的管理混乱局面也必将从根本上解决,取消眼镜店工业品生产许可证指日可待。(转自凯迪社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