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一下楼主的两张图,就用这两张图来说下眼动问题和配偶肌问题。
眼外肌的基本运动,可以概括为图1A的形式。图中不仅表达了每个外肌的主要动作,同时也指明了垂直向运动肌(上下直肌及上下斜肌)的旋转作用。例如向下、向外弯曲的箭头,代表上斜肌的向下、向外及角膜下端的外旋作用。向上、向内的箭头,则代表上直肌的向上、向内及角膜下端的外旋作用;向上、向内的箭头,则代表上直肌的向上、向内及角膜上端的内旋作用,余类推。
在两眼同时运动的情况下,两眼外肌具有一定的配合方式,使两眼在实际上成为一个运动单位。例如两眼向右侧转动时,右外直肌与左内直肌协同配合;向左侧转动时,则左外直肌与右内直肌协同配合,余类推。如将图1A中的左右眼图式重迭起来,便形成了图1B。
图1B中箭头表示出的六个主要方向(左、右、上左、下左、上右、下右)是眼球开始运动时所需要的成对肌肉的配合情形(从眼球的第一眼位出发)。如两眼向右上方开始转动时则右下斜肌与左上直肌起到的配合作用,但随着转动增加右下斜肌的上转作用逐渐减小,而右上直肌的上转作用则随着眼球的外转逐渐增大。左眼上直肌的上转作用随着左眼的内转逐渐减小。而左下斜肌的上转作用却随着眼球的内转增加。所以就出现了图2中向右上注视时右上直和左下斜成为配偶肌。向右下方开始转动时,则左下直肌与右上斜肌开始起下转作用。但随着向右下转动的增加,右上斜肌的下转作用逐渐减少,而右下直肌的下转作用却逐渐增加;左眼随着向内下转动的增加,左下直肌的下转作用逐渐减少,而左眼的上斜肌的下转作用却逐渐增加。所以就出现了图2中向右下方注视时右下直肌和左上斜肌为一对配偶肌。余类推。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眼球从第一眼位开始向右、左、右上、右下、左上和左下转动时与图1的B部分符合,但转到诊断眼位时就完全是图2了。
理解配偶肌的问题关键是:上下直肌与上下斜肌的上下转动作效力,是随同眼球每次的不同位置而增减的,即上下直肌的上下转作用,是以眼球外转时为大(就左右侧而言,在右眼以右转时为大,在左眼以左转时为大);而上下斜肌的上下转作用,则以眼球内转时为大(就左右侧而言,在右眼以左转时为大,在左眼以右转时为大)。因此右上直肌和左下斜肌,又称为右侧上转肌;而右下直肌和左上斜肌,又称为右侧下转肌,左上直肌和右下斜肌又称为左侧上转肌,左下直肌和右上斜肌又称为左侧下转肌。此中情形,就是图2表示的配偶肌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以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的走行方向与视轴存在夹角这一解剖特点和由此引出的眼动生理为基础的。例如,眼球外转23度,而使眼球的矢状轴与上下直肌的作用方向相吻合时,则上下直肌之上下转动作可发挥到最高度;而当眼球极度内转(约67度),而使眼球的矢状轴与上下直肌的作用方向面直角时,则上下直肌之上下转作用几等于零。同样地,上下斜肌之上、下转动作,在眼球内转时增加(内转51度时最大),外转时减少(外转39度时最小)。 配偶肌的英文是conjugate muscle,也有的书上称为共轭肌的。配偶肌所代表的六个方向称为诊断眼位,是为诊断除上睑提肌之外的六条眼外肌麻痹用的。人的眼位是无数的,如果把每个眼位都推出一对配偶肌,在临床上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说图1A部分是正确的,图1B说的不是配偶肌问题,它也是正确的,但说它就是表示配偶肌,就是错误的。图2的图文相符,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