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识繁用简,其实识的不仅仅是繁,还要识篆、识甲骨,凡是老祖先的都能识那是最好不过。社会的进步就是分工越来越细,识繁、识篆、识甲骨的工作也始终会有专职人员来做,考古这个职业消亡的可能性不大,但要人人都成为考古工作者的可能性也不大。用简是不容置疑的,历史倒退、回归繁复的可能性就更不大了。
简化字并不是共产党创造的,也是在汉字中总结出来的,恰恰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繁体字行、草写法的总结。
说简化字是“山寨”,这里面有意识形态成份,如果是国民党率先推广的(好象国民党还真推行过,只不过没人买帐),恐怕他就不这么说了。
说结绳比写字更简单,这个……这个比较可笑,我先让你10个,你结绳我写字试试谁快?
中国有自已的文化传承,所以历经侵蚀才不会消亡,这个说法非常对,但这和简化字没有关系,自已的文化也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事实上汉字从诞生以来就从没有停止过简化进程,就连台湾不是也写“台湾”而不是“臺湾”么?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加以进化,不仅不是丢弃传统,反而保证了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试想我们的七夕节主题老是年复一年听妈妈讲鹊桥故事,那怎么能够让年轻人抵抗得住洋情人节鲜花的诱惑呢?
回归正题,如果“识繁用简”能成为两岸共识就好了,那就意味着可以采取些积极举动,在大陆积极推动“识繁”,比如课本可以“双体”;台湾也要为“用简”拿出点行动,也可以课本“双体”,就算不“用简”,那“识简”也是可以的。套用紫檀的思路,让儿女认识点简化字,比早早就送去什么英语兴趣班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