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shhb

再谈《传统视光学理论应该面对的十大专业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4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7楼:首先所有光学的基础理论,我并没去怀疑,并且我都是严谨的去运用这个基础理论解释其他光学现象。其次,运用到多个折射面,的前后折射率的不同(比如,光从空气经过透镜又从透镜进入水,这种连续折射的变化),又不能简单的用这个公式去计算。
回28楼:既然你只是假设来通过这个公式描述,人眼的自动调节范围,这个本身就是传统眼视光学的调节理论,你我都认同。
至于你提到的并且也是对标准眼轴的质疑,我也认同的,眼球的大小长短形状以及屈光系统中的各个屈光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都是有差别的,这就反映的是基因差异性。并不能简单的引入标准眼轴来区分为轴性近视的划分。我到对轴性近视以及传统视光学上的所谓屈光指数行近视,有自己的看法,当然只是个看法,本人也认为有不妥之处。本人认为当检测物距一定时,相对于眼球的发育变化前后,屈光系统的总屈光量不变,只是眼轴的增长引起像距跟黄斑中心凹不匹配,并且像的位置在黄斑中心凹前,这称轴性近视,反之轴性远视。当检测物距一定时,相对于眼球的发育变化前后,眼轴长度不变,只是屈光系统的总屈光量的改变导致像距跟黄中心凹不匹配,并且像的位置在黄中心凹钱,这称为屈光指数性近视,反之屈光指数行远视。
呵呵。这个仅仅是一个看法而已啊。
回29楼:我已在你的别的帖子中说过,物就是物,焦点就是焦点,像就是像,这个无论从初中光学只是还是到几何光学都没有疑问。至于不同的学科,涉及的词汇跟研究角度不同,我们暂不谈。
对于一个屈光临界面并伴随临界面的前后折射率不一致,能否发生折射现象,那么这个屈光量或者说折射能力就是个定值,只是光的射入角度以及距临界面的远近不同,有相应的像距不同,或者说是最清晰像的位置不同,也可以说是光相交汇最多的地方不同。不知道,你是否认同?
回30楼:这个公式的成立条件我已经在上边26楼说过。如果你想表达的是成像的大致原理,这个别说是理想状态,现实状态一直是成立的,何况裸眼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hoglles,你好,从交流中,我感觉我们基本能达成相似的观点。
这里我们基本统一了在视网膜上成像,而且认为,调节系统的调节能力实质是完成人眼成像的效果。
关于你提到的其他指数与轴性等问题,我们慢慢来探讨。
但是我们忽然感觉,人眼的调节不是那么一点点,这些较强的能力又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人眼的视网膜中心凹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面,既然成像,就必须成到视网膜中心凹的面上去,否则就不会让视细胞真正全部接受物体的型觉,这样的需求,就导致了调节系统的调节力的贡献,于是大量的调节能力是在进行视网膜中心凹成像形态的调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形态的调节也是传统理论中无法认识的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要提示的是,我们确定的检查视标,实质是一个评价视力的一个共同认可的标准,只要依据可以就行。呵呵
发表于 2010-3-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视界710 于 2010-3-5 11:03 编辑
以下引用shhb在25楼的发言:这个公式应当记忆犹新吧。 1/u + 1/v = 1/f  (式中u代表物距,v代表物距,f代表焦距)
在人眼中,像距是不能变的,尽管每个人的眼轴长度不一样,但对于这个人来讲是一定的。因此,当物距改变时,只有改变焦距才能满足这个成像要求。
我们假设一个像距为24mm的人眼,其1/v=41.66667
1/f 是否可以看着是人眼视觉需求的总屈光量D。
则该人眼成像应当是41.66667+1/u =D
我们已知人眼的静态屈光量在58D,调节能力在20D左右,因此,我们从中就能大体知道人眼的远点与近点了,即式中u

shhb请注意,你公式中的V应该是像距不是物距吧,你现在公式中用了两个物距。
不知道还没有其他条件?如果没有我想请shhb算算看,人眼的远点距离是多少?我担心你用这个公式会算出一个错误的结果。
以下引用hoglles在26楼的发言:是根据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得出的一个简约公式,仅仅适合于讨论薄透镜成像的,用于人眼这个不规则的屈光系统组是不适用的。

hoglles的这句话说的是对的,利用牛顿公式和高斯公式是不能对人眼做精确的计算。不过我们使用主点的目的就是将它看成一个简单的光学系统后做一个近似计算。不过看来,shhb在这里引用这个公式,他可能对这个公式的和人眼屈光系统的理解会有问题。因此希望看看shhb是怎么算出人眼远点距离的。不知道shhb能不能把你说的远点距离计算出来给大家讨论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视界710,这里在讨论成像问题,你的成像与成焦点都还没有搞清楚之前,请不要插话。学着有教养一点。
发表于 2010-3-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视界710 于 2010-3-5 19:11 编辑

shhb,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你总是不敢回答?我要你拿出依据为什么你总是拿不出依据?为什么你回到不出问题就话题一转进行谩骂和攻击?那边的一笔糊涂账你还没有算完,这里有开始要闹笑话,我给你一个机会给个答案看看,以此也可以证明你没有问题,你却死活不要。
你在说别人教养问题的时候最好先把自己修炼一下。我可以整理一下你哪些有教养的言论。让大家看看你有没有资格提什么教养问题。
如果你有本事你就好好的回答问题,找依据,如果没本事你就在这里尽情的展示你的教养。在这方面我不会和你计较,也不会和你一般见识,但是至于我看到的问题,当然还是有什么说什么,你可以选着回答,回避,也可以继续的谩骂和攻击。请你记住一点,出口满是脏话的一般都是没有什么本事不讲道理的。
发表于 2010-3-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公式应当记忆犹新吧。 1/u + 1/v = 1/f  (式中u代表物距,v代表物距,f代表焦距)
在人眼中,像距是不能变的,尽管每个人的眼轴长度不一样,但对于这个人来讲是一定的。因此,当物距改变时,只有改变焦距才能满足这个成像要求。
我们假设一个像距为24mm的人眼,其1/v=41.66667
1/f 是否可以看着是人眼视觉需求的总屈光量D。
则该人眼成像应当是41.66667+1/u =D
我们已知人眼的静态屈光量在58D,调节能力在20D左右,因此,我们从中就能大体知道人眼的远点与近点了,即式中u

好了现在我们在回头讨论shhb在25楼存在的问题吧:
在这里shhb没有给出其他的数据(不知道是shhb疏忽了还是不懂,这就要请shhb说明一下了)。因此我们仅能用他给的数据来证明存在错误。
shhb说我们已经知道静态屈光度在58D。更具他前面推到出来的公式:41.66667+1/u =D我们带入数据后得到了一个可笑的结果。1/U=58-41.66667=16.33333 因此U=1/16.33333=0.0612245,也就是说物距是0.0612245,我实在不知道这个单位应该是什么。用mm和cm跟定不合适,但是用m是不是物距也太小了,也就是说正视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的远点不可能小道只有0.0162245m相当于16.2245cm的地步吧。我想听听shhb如何解释这个结果?公式是你给的,数据也是你提供的,焦距你没有提供,我不好随便拿一个来给你抓辫子,但是你说1/f=D而静态屈光状态你说是58D,那么我们就只好用58D带入了,结果得出了这个结果,请你做个解释好吗?另外,如果你觉得我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正好给你了一个发挥的机会,你可要好好利用噢,你是否能够用你的公式和你给出的数据给我们大家计算一下,看看到底这个远点是多少。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视界710,你是脑子有问题还是水平不行,假如真的让你很难看,倒是可以不让你太丢面子,那就是:少说话。
你不觉得你象受伤的狗呀?安静一下,你觉得我不能来这个论坛,我可以回避。
发表于 2010-3-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又一次的回避,不正面回答问题,我还真希望你让我难看呢。公式是你写出来的,数据也是你提供的,你要说我脑子有问题也要有根据啊。我从来没有说我的水平好。所以想听听你的看法。
我不欢迎你来论坛你就不来了?那是不是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呢?好,我给你一个让我难看的机会,而且现在就在你的面前。
发表于 2010-3-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38# shhb

shhb

我个人觉得你来这个论坛有带来另一个视角,你跟老顾的讨论固然激烈, 你并不需要因此回避啊 ,所谓不打不相识!! 观点对与错自有定理,可以愈说愈请楚的.

你们两争论时在旁边看的人也可从中学习,这对论坛是正面的, 希望你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11-13 09: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