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人论坛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rick

rick:檢影中和時遠點與檢查者網膜成像關係剖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6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视界710 于 2012-2-6 14:27 编辑


老詹,这是我在392楼的发言,恐怕你没有仔细看吧,这是用光路土解释工作镜的原理。
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工作镜到底是作什么用的。这个图以正视眼为例。
图1说明平行光线只有进入正视眼的屈光系统后,才能在其视网膜上聚焦成像。我想这点你不会否定吧。
图2则说明有限距离的发散光线经过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后聚焦。此时如果摇动检影镜我们看到的一定是顺动的影像。这点不知道你是否赞同。
图3为了将图2的焦点移动到视网膜上,我们必须在眼前加入一个正透镜,使得有限距离的光源在进入眼前变为平行光线,这样才能向图1一样将光线会聚与正视眼的视网膜上。
而从图4~6为使用正透镜模拟实验状态下的情况。你看看这样解释你还有什么意义?
别忘了,工作镜的作用是什么?工作镜的作用是使被检者视网膜与光源共轭。而工作镜是以被检者的屈光状态而改变的。你不能说+1.5才是工作镜的的度数。难道我们在验-10D和+10.D的时候都是用的+1.5D的工作镜?工作镜的作用就是要将投射光线在进入眼前调整他的聚散度。使投射光线通过屈光系统后能够准确的成像于被检者的视网膜上。进入被检眼的光线聚散度由患者的屈光度决定的。正视眼工作经的目的是要将发散状的光线在进入眼前变为平行光线。而远视眼验光时的工作镜则是要将投射出发散光变为会聚状态进入被检眼。而近视眼前的工作镜则是保证一定的散开度,以是投射光线进入被检者屈光系统后能够在视网膜上聚焦。
老詹,你看我的解释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吗?
老詹,请你注意,图1对应图4,图2对应图5,图3对应图6。你看看实际检影和实验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你在看看工作镜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2-6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视界710 于 2012-2-6 14:31 编辑

如果须要,我还可以单独的把近视远视的工作镜工作情况画出来。千万不要忘了一个事实,工作镜与的焦度和性质与屈光不正的性质和量值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9# 新视界710


    老顧..

論壇討論檢影這個問題已經有好幾個月,因為一般書裡的資料講的並不完整在觀察者眼睛成像這部分幾乎沒有找到資料,所以會有很多認知誤判的地方,我個人也是邊討論邊學習,你剛加入討論不久一些基本的問題已經都討論過了...包括檢影的投射光線跟工作設定.
但是討論到此: 我發覺到底觀察者在檢影時經過窺視孔所看到的影像(被檢者同孔反射光),到底在那裡?距離觀察者有幾公分遠?它是一個實像還是虛像? 參與討論的朋友似乎都還不了解 !!

討論檢影的三大要素.. 光源 , 物(被檢者反射光斑), 像(觀察者看到的). 這三者 請問參與討論的朋友那一位完全都能描述出來它確實的位置??
就是因為到現在 物在那裡? 像在那裏??  都還搞不定...那麼下一步影動的原理根本就還不能開始討論啊. !!

老顧你一直都說我有錯..我覺得並不公平,如果你能把我上述的: 檢影時 光源  物  像  完前弄清楚, 你就會知道我的說法並沒有錯誤的.
发表于 2012-2-6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视界710 于 2012-2-6 14:57 编辑

老詹,你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总是在考虑成像,并不考虑投射光路经过屈光系统后的运行状态。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光源、物和像我分的很清楚。我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讨论什么。所以,在没有搞清楚投射光路经过屈光系统后的情况。后面的一切免谈。物反正就在那里,不是视网膜就是成像面。而像则与屈光不正的性质有关。现在恰恰是老詹您不能分清在什么情况下要讨论什么问题啊。
其次现在不是我不清楚,而是你真的存在问题。我一直在正面的回应你的问题。你说检影和实验的位置一个在第一焦点前,一个在第一焦点后,我说一样并且配图。你说检影镜的投射光线不影响影动。那么我用实验和光路图说明你的观点是错的。
现在的问题恰恰是我能指出和说明你的错误。而你对我的实验和图解说明好像拿不出有价值的反驳意见。
实际上现在的问题很清楚。你解释不了显示和你认识之间的差距。而我很好的用实验和图解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也一次次的指出了你的错误所在。而你却好像很难推翻。老詹,我觉得在讨论问题中没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问题。对,你就坚持,并且用各种方法说清楚观点。错也错的不至于丢面子。这只是专业的讨论而已,在这方面谁没有做过弯路呢?
发表于 2012-2-6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詹,我到很乐意你说我那里错了,你直接指出来,如果我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我一定会用理论、实验包括作图的方法来详细解释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9# 新视界710


老顧..   
我希望我們的討論是能嚴僅正確的把檢影的最基本理論弄清楚..所以我之前曾問過你檢影時觀察者觀察到的影像位置跟形態(實或虛像).
物 像 關係要都能確認無誤 再討論影動才有意義,否則就不必發這些時間討論囉! 看那些資料不完整的書就可以了.

老顧我再請教你一次...你認為檢影時觀察者觀察到的光斑 它的位置跟形態為何?? 我必須知道你真正的看法.
发表于 2012-2-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视界710 于 2012-2-6 16:56 编辑

老詹,你说的这个问题与被检眼眼轴的长度和屈光系统的焦距有关。光斑是来自被检者视网膜的反射。而之所以能够形成光斑是由于投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后投射在成像面上的结果。而光斑在成像面上的大小取决于光源经过光学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会聚程度。与观察眼完全没有关系。而观察眼看到的像的大小则是经过光学系统放大的。而且距离对像的大小的确有影响。这与放大镜看到的使用原理及其相似。通过放大镜看到的目标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就是物到放大镜的距离,另一个则是观察眼到透镜的距离。因此,观察距离的改变的确可以改变成像的大小,甚至是成像的特性(原本倒立的像会变为正立的,而正立的像永远不会变成倒立的)。但是,别忘了一个基本的光学事实。只有一种情况才会出现成像性质的改变,就是当成像面到光学系统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类似近视眼),观察眼在与成像面共轭的共轭面以内为正立的像。而观察眼在共轭面以外,则是倒立的像。因此,单从这点来说。你说的改变观察位置会影响影动特性的观点也是行不通的。因为老詹你根本没有办法把眼睛绕道检影镜的前面去观察影动,你只能随着检影镜一起向前移动,而影像的改变并不是观察眼造成的,而是检影镜的距离导致的。因此,逆动影动永远不会变为顺动。顺动是肯定不会变为逆动。因为,随着观察距离的改变,观察眼的调节也随之降低,使得观察眼在有限距离内始终能保持者与成像面的共轭的关系,既然共轭关系没有打破,顺动转逆动有怎么可能发生呢?而摇动光线时,视网膜上的原本不动的光斑,你也根本不可能把它看成是动的。原本就是逆动的影像,你难道还能把它看成是顺动的不成吗?那是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啊。
老詹,你不觉得现在无论从那个方向我都能证明你的基本观点错误吗?我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说清楚为什么。而你到现在都拿不出有力的理论依据、实验数据和让人心服口服的作图。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7# 新视界710


    老顧..

1.我把數據給你..請你確實算出光斑的位置.這樣子比較嚴謹,文字敘述顯的籠統.數距正確了接著再討論這很重要!!

ex..一被檢者 近視-1.00d ,眼睛數據依照模型眼 眼軸2.4公分,工作鏡+2.00d 工作鏡距離眼睛角膜1.2公分. 請問檢影時 觀察者看到的反射光斑距離檢影鏡窺視孔幾公分遠,成像形態是實像或虛像?

2.你前幾帖提出的我的幾個錯誤點,其實都不存在!因為你提的那些誤區,我在這討論主題裡早就已經說明過,請你追溯瀏覽一下即可明白.
发表于 2012-2-7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以试验为基础,完全以基础理论来推理的讨论往往只是一种想像或者说是一种空想
这是我想要说的憋了几天的话,如有得罪还请见谅。
发表于 2012-2-7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我很想立马指出错误之处,但这段时间很忙,而且正月二十又是开学报名更加忙,偏偏我又是个讨论问题喜欢整天满脑子被占满而容易工作走神的人,所以不想让自己太深入讨论而影响工作。所以以再次提醒大家,而不是让自己投入讨论,说实际的试验,还是老詹劝我的那句话,如果你真的是为了搞清真想来讨论的话那就做做下面的试验,再思考一下”

+1000度镜片,光屏放在镜片后面16厘米处,你在镜片前面大约50厘米处检影,从检影窥孔里看是顺动,如直接观察光屏是逆动,这两种光带的运动方式都是很明显的,非常非常容易观察,那怕镜片与光屏的距离误差一两厘米,或者检影镜与镜片距离误差五厘米都不会影响观察。

再在此基础上加一个直径5毫米的小孔,这时从检影窥孔里观察到的光带变为逆动(这是毫不怀疑的事情)。而直接用眼睛观察光屏上的光带影不太好观察,但仔细去看你会发现是顺动(这个结果是否有争议大家仔细去观察,用参照物的方法去衡量)

我不想再多说了,还是哪句老话,:“如果你讨论检影是为了找到真相的目的你就去仔细试验,用心思考”,否则你爱咋坚持就咋坚持去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9-24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