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人论坛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zhsdoctor

【纯理论】镜眼距对调节力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7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新鲜


    看了后 ‘深刻体会了我高中的物理是语文老师教的  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句话的真谛 四个字 消化不良
发表于 2013-9-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同感。。
发表于 2013-9-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看不懂!
发表于 2013-9-8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123pk


   我这初中水平的本身就学的不多,加上时间也长,很多公式都不知道了。所以此帖也无法参与过多。
发表于 2013-9-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3pk
   我这初中水平的本身就学的不多,加上时间也长,很多公式都不知道了。所以此帖也无法参与 ...
陈大 发表于 2013-9-8 08:54

    我画的图和张医生有点像,不过手机传不上来。
我这小学数学水平,更是勉强啊……初中我就上课睡觉,打牌聊天逃课了……
发表于 2013-9-1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非常专业
发表于 2013-9-12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sdoctor

楼主,你还是有些问题没有搞清楚。首先,我想屈光间质的分类你应该是很清楚的。那么,有多少是曲率性或指数型的屈光不正,又有多少是轴性屈光不正?因此,你在38楼的作图时,不能理所当然的把近视形成归结于屈光系统的总屈光力大于正视眼吧。要知道,大多数的情况下,屈光不正的形成主要是轴性的。因此,眼轴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了。就是说,实际上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人的像距是不同的。那么,在考虑光学问题的时候要不要考虑这个像距呢?如果像距一样,只是系统的总屈光力不同,按照你的计算和作图来看,则当然存在差异了。但是,轴性屈光不正者的屈光系统总屈光力是相同的,二视网膜的位置不同。矫正眼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在视网膜上成像,者就导致了像距的不同。因此,轴性屈光不正者的像距依期特性和程度看,其像距是不同的。而高斯公式中明确说明,物距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等于焦距的倒数。所以,你在考虑问题和作图的时候,条件就已经错了,怎么能够给出正确的结论呢?其次,你是否能够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清楚,眼前12mm处,不同屈光度眼镜于人眼屈光系统组合后新的主点位置各在那里?你计算时有没有精确的考虑这各主点位置。要知道,这个主点位置1个毫米的改变,对于物距来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对人眼屈光系统来说,造成的是像距的改变所引起的屈光度变化要有3D了,这可不是个小数。因此,这些问题不解决恐怕谁算都算不出个精确的结果。所以,还是请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深入的思考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新视界710


   总不能你看不明白的东西就说别人也搞不清楚吧。好在此问题参考书上就有例证,整理一下你明显有问题的观点。
1.22楼你说用“像距来计算调节力是错误的”,这是你的误解,物像互为共轭关系,调节时像距、焦距同样发生了改变(主点后移),只是测量没有物距方便而已。

2.24楼你说“假设要想着两条光束能够入射瞳孔,那么,这两束光线的散开度应该更小才对。这是你引用计算的错误所在”这点你又理解错了。a点发出光的散开度只与到a点的距离有关,而散开的角度无关,散开度是针对出发点来说的。同理汇聚度是针对聚焦点来说的。即1D的透镜汇聚在1米的地方,其光线的汇聚度是1D,而不论光线是由透镜的中心还是边缘发出。

3.47楼本题是探究眼镜片主点与眼屈光系统主点距离变化后的总屈光变化量的原理,而不是研究镜眼组合的总屈光度。这点你并没有看懂。其实你想的太复杂了。
发表于 2013-9-1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zhsdoctor
1.22楼你说用“像距来计算调节力是错误的”,这是你的误解,物像互为共轭关系,调节时像距、焦距同样发生了改变(主点后移),只是测量没有物距方便而已。
2.24楼你说“假设要想着两条光束能够入射瞳孔,那么,这两束光线的散开度应该更小才对。这是你引用计算的错误所在”这点你又理解错了。a点发出光的散开度只与到a点的距离有关,而散开的角度无关,散开度是针对出发点来说的。同理汇聚度是针对聚焦点来说的。即1D的透镜汇聚在1米的地方,其光线的汇聚度是1D,而不论光线是由透镜的中心还是边缘发出。
3.47楼本题是探究眼镜片主点与眼屈光系统主点距离变化后的总屈光变化量的原理,而不是研究镜眼组合的总屈光度。这点你并没有看懂。其实你想的太复杂了。

1.光学计算中的总焦度与像距物距有关。有意思的是,人眼的视网膜的位置不会因为物距而改变。因此,当像距一定时,物距改变就只有用改变屈光系统的总屈光力来解决问题了。那么人眼是通过什么来改变屈光系统的总屈光力的?很显然是利用晶体的调节。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你真的没有搞清楚。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确定了系统的总焦度。因此反过来说,调节的计算恰恰需要利用像距不变而物距改变这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进行计算。只是你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所在。
2.一个目标之所以能够在很多个位置看到,那是因为由目标点发出的光线可以是想任意一个方向的,一个点发出的任意两条光线之间的夹角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你如何来确定它的聚散度呢?两条光线之间的夹角3°和30°之间的聚散度能一样吗?因此,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当然要知道光线聚散度是多少的时候,其才能通过镜片的聚散或者直接入射瞳孔。并不是物点发出的所有光线都能进入瞳孔。这点你一直不明白。你在平板玻璃中的错误与这里的错误如出一辙。
3.这个问题你还是没有搞清楚。如果是1D的屈光不正,恐怕眼前12mm框架眼镜不会对主点的位置造成任何影响。但是如果是10D或者更高呢?框架眼镜之所以能够矫正屈光不正,不就是因为其与人眼屈光系统组成新系统的原因吗?既然是一个新的系统,那么。这个新系统其主点位置一定与框架眼镜的屈光度及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前面说了,对于1D来说恐怕影响不大,但是,对于10D来说它占了58.64D的百分比是多少,有点数学常识的人恐怕都知道,那么对主点位置的影响有多大呢?要是大于10D又是怎么样的呢?你主点位置改变1mm,像距就改变1mm。而1mm的像距改变,就足以导致3D以上的焦量改变。请问楼主,你觉得这是小事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sdoctor 于 2013-9-14 10:03 编辑

回复 49# 新视界710
哎,我就花点时间再给你屡屡基础知识吧!


F     第二焦点
F'    第一焦点
fp    第二主焦距
fp'   第一主焦距
p     第一主点
p'    第二主点
n     第一节点
n'    第二节点
fu'   像距
主焦距:物或像到主点的距离
物距:物到主点的距离
像距:像到主点的距离
以上是Gullstrand简约模型眼调节屈光变化的数学模型。由图可见:
1.眼睛在调节时,眼轴的长度没有发生变化。
2.调节时,晶体屈光度增加,眼睛的总屈光度增加,使得全眼屈光系统两个主点、节点位置移动,从而导致物方焦点,像方焦点,物距,像距均发生变化。
3.比如:像距由22.42变成22.14mm


主点位置的确定

上图为单一透镜的主点位置作图确定方法

如果知道透镜的前后顶点屈光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主点位置:

p=t/n×D2/D   
p'=-t/n×D1/D

t:透镜间距  D1:前屈光面屈光度 D2:后屈光面屈光度
如38楼-5.00D模型眼前配戴了-5.00D的矫正镜,其主点位置为:
D=D1+D2-n/d*D1*D2=(-5)+63.33-0.0135/1*(-5)*63.33=62.6  镜眼组合的主点光焦度
p=t/n×D2/D  =0.0135/1*63.33/62.6=0.137
p'=-t/n×D1/D=-0.0135/1*(-5)/62.6=0.00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9-21 1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