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人论坛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潭清千尺

红绿视标和散光表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潭清千尺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你用不迷信书本做不读书的幌子,所以对你说了过激的话。你如真的想知道的话,我明天整理一下发上来。
发表于 2013-5-3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陈大


   谢谢陈大超版。我找时间把对于这个问题的所知和所想写了发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潭清千尺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你用不迷信书本做不读书的幌子,所以对你说了过激的话。你如真的想知 ...
XIZI 发表于 2013-5-3 20:58



    好的,发上来我会仔细看的。
发表于 2013-5-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堆帖子看下来眼睛累啊,不知是我的问题还是电脑的问题,我想表达的是楼主原本的意思就是他的贴我们可参考,然后我们应该干嘛的还是可以干嘛,可是在讨论中好像大家都把其他人当成对立的一方,然后攻击...最后的结果是我眼睛确实累,太干了,感觉我说了个冷笑话...
发表于 2013-5-3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潭清千尺

中文的材料是《视光学理论和方法》第二版,第111页。英文材料是《Clinical procedures for ocular examination》第三版,第115页。中文的你应该有,英文的你如果有更好,如果没有,我明天制成图片发上来。
发表于 2013-5-4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大 于 2013-5-4 11:26 编辑

回复 52# XIZI


    我们学习的基础就是书本,在知道的东西特别少的时候,是多么希望能看到一本能指导性的书,如当对一些基础问题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后,能会对以前所了解的问题都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是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本人感觉到刚入行的时候验光胆大,而现在了解的东西逐渐多点的时候,在验光中反而束手束脚,怕那里考虑不周出现错误。考虑的问题也会相对多点。同样每一个有自己所遇到的或所学习到的东西在实践中运用也是差异的。最简单的就是一个矫正标准问题,有人认为达到1.0就可以,这样可以达到满足远用的基础上能减轻近用的负担,而有人认为足矫正才行,这样才让让眼睛达到一个清晰的目标。所以说在对同一问题的认知和处理上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存在不同的认知才会出现在这里所发生的“战场”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XIZI


    英文方面的,你把那段英文翻译完贴出来就行了。
发表于 2013-5-4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XIZI
明明是看书不到,却非要说自己不拘泥于书本。明明是自己错了,却非要说是自己不拘泥于理论,是对视光学理论的发明。明明自己每天都在用外国的东西和理论,却非要说别人崇洋媚外。明明是自己不会计算斜轴柱镜的棱镜效应,却非要说姚进写书的毛病,只写图解法,没写公式法。明明是自己正视化进程都没走完,却非要说别人的眼发育不全。明明是自己满篇的错别字,却非要说别人语文学得不好,还想给人当老师。这样的人可咋整。
“明明是自己不会计算斜轴柱镜的棱镜效应,却非要说姚进写书的毛病,只写图解法,没写公式法。”xizi,你这句话非常重要。你正是因为这个帖子的问题不再参与论坛的讨论,并且对我怀恨在心。当然,那时候的争论比较激烈。恐怕我在说话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你被气跑了后,我还觉得有点内疚呢?没有想到,去年底看到你出现在论坛中有关讨论美式验光的帖子中,我当时觉得挺高兴。没想到说着说着就觉得问道怎么不对呢,后来发现你为那个骗子黄老师出头的目的有问题,我就估计到你是为了这件事来报仇的。你今天说出来正好证实了的猜测。关于那个讨论,争论的焦点是温医的教材上使用做图法来解体。我认为作为专业的书籍不应该用这样的不精确的做图方式做图,这种方式仅仅可以作为一个备选方式。专业教材上首选的应该是更为精确的计算法。你说我不会计算这个东西,那么我就要请你把当时的内容完完全全的拿出来,看看我是如何计算的,到底计算方式有没有问题。到底是计算法的精度高,还是那个做图法的精度高。请你原本还原当时的情况,不行在这里重新开个帖子也行。我倒希望大家了解事情的真相,并不想指责你的人品。
关于这篇帖子的讨论,你说我杜撰,找不到理论依据和出处。我已经对你的问题和错误作出了回应。一个不了解散光板的人在这里喊着散光板没有意义,我完全能够理解。我非常不解,客观值的散光结果与散光板的结果不一致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怀疑客观值的正确性?是否能将它作为一种验证客观值的方式?我不明白,散光精调后散光板的情况是否能够说明精调结果的正确性?如果精调后,散光板均匀与否说明了什么?难道这不能作为验证散光精调结果正确与否的方式吗?楼主也说他以前的师傅也用过类似的方法。这说明了什么?难道你希望所有人都像你一样有一个铁板一样的脑子吗?
关于错别字的事情,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在快速打字的情况下,有时候很难顾及打字过程中输入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个也能给你用作评估语言能力,也真是你xizi的又一大发明。难道你xizi在论坛中就没有出现过错别字?如果出现过,是不是也说明你的语言能力有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我到愿意接受你的批评。你的错别字少,在这方面我的确要向你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新视界710的说法。觉得别人的说法不对,要一针见血的指出哪里不对和怎么不对,这样才是学术讨论,而且这样的话要是对方感到你批判的冤枉,也好反驳你啊。总是笼统的说别人的不对,这样也不能服众啊。
发表于 2013-5-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视界710 于 2013-5-4 15:39 编辑

楼主的这个哈提,我今天做了两幅原理图,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副是散光的原理图。很显然,要想准确的判断散光板,必须要让两条焦线中的一条靠近或正好落在视网膜上。综合验光仪上没有远散,只有近散。不知道是为了降低综合验光仪的复查程度,还是担心调节干扰散光的测量,还是两种因素都有。在散光板初查前的雾视目的实际上就是要让弥散斑前移,让后焦线靠近或成在视网膜上。这符合近散的测量原理,也符合综合验光仪的验光要求。而楼主本帖的问题解释的原理正好在这两幅图上。图中很容易看出,上面图中两条焦线间的距离较大,而下面图中两条焦线的间距较小。很显然,上图的散光度明显高于下图。我们知道,随着散光程度的不同,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同。在不矫正散光的情况下,散光度越高,视力就越差。因此,较高的散光如果不矫正的情况下视力可能就已经满足了传统的雾视要求。而后焦线则正好落在视网膜上或就在视网膜的附近。此时当然容易判断散光板了。如果后焦线在视网膜上,哪怕视力只有0.1也能非常有效的判断散光板。就如脱上图中的显示。而如果是低度散光,按照传统的雾视理论当视力降低到雾视要求的0.6~0.7时,两条焦线在视网膜前都原理视网膜。随着视力的降低,已经无法判断散光板个线条之间微小的差异了。这就会影响判断散光板的结果了。只有相应提高一些视力,才能有效的判断散光板。这个图很好的解释了楼主的问题。


而关于红绿对比的问题也与散光板的原理相似。大家看了第一个图后,就能举一反三了,轻而易举的理解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了。总而言之,随着视力的降低,视觉判断的敏感度也随之降低。微小的差异就会变得难以察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9-23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