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shhb

再谈《传统视光学理论应该面对的十大专业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来解释这个:
“为什么有-2.00DS轴向180的散光眼,裸眼视力有时也能达到1.0?”
这其实是一个水平向的变形,这个变形刚好与眼的视网膜中心凹的形态相似,刚好符合这个眼的需求,这里希望大家都来关注一下视网膜中心凹的OCT扫描图,因此我们好好注意一下,在平时配镜的时候,水平方向的近散,不需要矫的太足就有很好的视力。
发表于 2010-3-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帖子你看不懂我就没有办法了。我一再问你我什么时候说视网膜上的成像是焦点了?我一直要你给出证据。你也一直没有给。我在“转贴:眼视光领域中的几个值得重新认识的基础问题”的448楼的帖子你看了没有?还是没有看懂。我在贴在这里你看看:
我一再要求shhb找出我那里说过成像是焦点,可是shhb始终没有给出凭据,却反复的给我代高帽子。希望shhb能够拿出凭据。什么光线经过光学系统后会会聚成焦点,什么时候光线经过光学系统后会形成影像。我清楚的很。不过我这里可以在说一遍。
平行光线不经过任何物体且垂直入射人眼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焦点,但是经常在讨论光学焦点时,会将这个过成说成是成像于,实际上是会聚于,此时没有影像,仅是一个平行光线会聚的焦点而已。请记住。但是当光线遇到物体后,或者反射或者透射物体在通过人眼屈光系统后,由于光线带有反射或透射物体的某些颜色特性,而物体的每个反射点可以看成反射了一条光线,而物体有无数个反射点组成,因此也会反射出无数条光线,这些点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关系,由于这些光线并非平行光线,因此这些光线并不会在视网膜上发生会聚,而是带有物体颜色特性的光线通过人眼屈光系统后由于屈光系统的折射,使得这些光线落着在视网膜上的某个特定的点,这些特定的点与物方的反射点一一对应形成像。不知道shhb是否能看懂我说的内容啊?这些东西我在前面说了好像不止一遍了,可是你始终在说我认为像是焦点。如果我却又说过,那么好,请shhb找出来。

你看仔细了噢!请给个准确的回答。
发表于 2010-3-6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引用shhb在61楼的发言:
我先来解释这个:
“为什么有-2.00DS轴向180的散光眼,裸眼视力有时也能达到1.0?”
这其实是一个水平向的变形,这个变形刚好与眼的视网膜中心凹的形态相似,刚好符合这个眼的需求,这里希望大家都来关注一下视网膜中心凹的OCT扫描图,因此我们好好注意一下,在平时配镜的时候,水平方向的近散,不需要矫的太足就有很好的视力。

如果,shhb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无论使用E表还是C表的情况应该相同,但是为什么使用C表后的视力却根本无法达到C表的1.0呢?shhb是否能够解释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比如:“为什么远点为0.5米的近视眼,矫正至1.0时,所戴近视度往往会超过-2.00DS?

用传统理论中的所谓远点与焦度的对应就遇到麻烦,实际上,我们人眼的远点应当是看到的最远点,而最远点绝不是简单的屈光量的问题,能看清应当建立在视网膜中心凹的成像质量,这个成像质量来源于角膜型态与晶状体的精细调节能力。值得说明的是,我们有条件的情况下,关注一下角膜地形图的角膜型态。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个:“为什么同样是-2.00DS的近视眼,有的裸眼视力为0.5,而有的只有0.3?

传统理论中,很少准确描述视力与屈光的关系,表面上看屈光应当与视力有关,但实际上又出现了问题,这里我的观点是:视力与成像质量有关,我们给的屈光补偿其实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将像向视网膜中心凹推移,另一个就是像的形态调整,同样的裸眼视力,但需求补偿不同,像的推移相对来讲,需求的补偿少些,而像的形态调整需要较多的力量补偿。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不玩了,回家吃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63# 新视界710
这个是两个不同的考量标准,E视标是5’视角衡量,C视标是1’视角的衡量。
我个人倾向于E视标,这个对于成像质量的考核非常有意义。
之于为什么会有视力统计上的差异,本身这个设计就存在差异,特别是C视标,不能很好的反映像,对于视细胞来讲,增加了辨认难度。
发表于 2010-3-6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成像质量的考虑我认为C表的意义
发表于 2010-3-7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两个不同的考量标准,E视标是5’视角衡量,C视标是1’视角的衡量。

你可想好了说话噢。这时对于视光学来说最基础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为什么同样近视度数会越戴越深?”
在传统视光理论中,对近视的成因有着这样一些观点:1、认为调节过度的调节学说;2、形觉剥夺学说;3、代偿学说。即经典视光学说理论。
我认为:这些观点、来源和逻辑分析方法等完全出于一些视觉问题的表面现象,而非视觉问题的真正本质,甚至一些定论严重背离了实际,违背了现代科学的基本原则。
传统视光学是建立在现代眼科学的人眼解剖结构变化基础上,揭示的是人眼机体结构变化。而人眼是一个能量代谢的实体(机体),它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机体获得能源物质产生能量。人眼机体产生的能量可维待人眼机体的自体耗能,同时还产生对外物做功的能,也就是人眼的视觉功能。
我认为:必须将人眼机体结构变化与人眼的能态有机的相结合的辩证体系上,建立眼视光基础理论体系。也就是看远与看近、看清与看快、单眼与双眼等诸多功能相互之间的平衡协调。不同的人眼机体结构与变化,就必须有符合这样需求的人眼正常能态!通俗一点讲也就是:体形胖的不一定是健康,体形廋小的不一定是有病状;眼轴长、短不一定是近、远视;单眼视力好,不一定双眼视力会最好。
回到上面的问题上,近视度数的越来越加深,其实是没有真正将这些平衡、匹配掌握好,或者叫控制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11-13 0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