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胡家宝

【转贴】斜视帖子收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旋转隐斜
疾病概述:

  旋转隐斜(cyclophoria)是一眼或二眼的角膜12点钟方位有偏向鼻侧或颞侧的倾向,通过上下斜肌的平衡作用大多可保持正常眼位,但患者可因斜肌过度紧张而引起眼肌疲劳。

病因病理:

  1.上斜肌功能不足或下斜肌功能过强,可引起外旋转隐斜。上斜肌功能过强或下斜肌功能不足,可引起内旋转隐斜。

  2.斜轴散光者当注视水平及垂直线时,可出现相当于散光轴斜度的倾斜,使眼球发生旋转,如上下斜肌的力量不能克服斜轴散光所引起的视网膜像的倾斜,则可产生光学性旋转隐斜。

临床表现:

  头痛、眼痛及恶心等症状。

治疗:

  肌原性旋转隐斜可用手术治疗,上斜肌功能不足或下斜肌功能过程引起的外旋转隐斜,可将同侧下斜肌切开或后徙术,上斜肌功能过强或下斜肌功能不足引起的旋转隐斜,可将同侧上斜肌部分切开。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隐斜
疾病概述:

  内隐斜(esophoria)是眼位有向内偏斜的倾向,平时可用矫正性融合反射来控制,不出现斜位,并能保持双眼单视。一般内隐斜如超过9△可出现症状,但也要看患者的融合功能而定。

病因病理:

  1.中心性辐辏兴奋过强。

  2.内直肌较强或附着点靠前,外真肌较弱或附着占靠后,节制韧带肌间膜异常。

  3.远视眼过度使用调节,可诱发过度辐辏,引起内隐斜,内隐斜在隐斜中占的比例最高。

临床表现:

  看远物时,如看电影、球赛、散步、观察风景时症状较明显,可出现头疼、眼疼、视物模糊及全身不适,较重的内隐斜定位和立体感觉功能不好,内隐斜患者平时喜欢向上看以减轻症状,因向上看时眼位可分开克服部分内隐斜。

治疗:

  1.散瞳验光 如有远视应充分矫正以减轻调节力和辐辏,散光或屈光参差者也应矫正,以提高视力。近视者应在低度矫正下求得较好的视力,因视力的提高也可促进双眼视功能及融合反射,对治疗内隐斜也可起到作用。

  2.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是看远内隐斜大于近者时,做双眼外直肌缩短,看近内隐斜大于看远者时,行双眼内直肌后徙,内直肌每退后1mm大致可矫正4~6△,波动范围2△,外直肌缩短1mm大致矫正3~4△,波动范围2△。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隐斜
疾病概述:

  上隐斜(hyperphoria)是眼位有向上偏斜的倾向,平时两眼可用矫正性融合反射来控制,使不出现斜位并能保持双眼单视。一般上隐斜超过2△可出现症状,在隐斜患者中,上隐斜占15%~30%。

病因病理:

  1.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垂直肌肉有轻度麻痹,White认为占98%。

  2.一眼或二眼的内直肌或外直肌附着点较高。

  3.上下直肌或上下斜肌的解剖异常或附着点异常。

  4.其他如眼眶不对称,外伤或眶内肿物所致,但不多见,与屈光不正无明显关系

临床表现:

  1~2△上隐斜,一般可用融合反射控制,但垂直肌肉的融合储备力很少,在2.5△以上者可出现症状,因此上隐斜比内外隐斜更易引起眼肌疲劳。上隐斜患者看远、看近均有视力疲劳,尤以看近为甚。如上隐斜度数较大,患者常将一眼的物像抑制,日久可形成弱视,如上隐斜度数并不大,垂直复像比较接近难以抑制,因此中等度上隐斜比大度数上隐斜更易产生症状。上隐斜引起视力模糊、头痛、眼痛、恶心,较严重者可缺乏立体视功能。患者脸部有轻度上仰姿势,使眼位低于水平以克服部分上隐斜。

诊断鉴别:

  临床实践证明,用隐斜计检查上隐斜是最好的方法,即使0.5△也可测出。

  1.因看远时直肌作用大,故看远时上隐斜度数大于看近时的上隐斜度数,表示直肌受累。

  2.因看近时斜肌作用大,故看近时隐斜度数大于看远时的上隐斜度数,表示斜肌受累。

  3.如一眼固视时的上隐斜度数大于另一眼固视时的隐斜度数,则根据第二斜角大于第一斜角的原理,上隐斜度数大的固视眼是受累眼。根据以上三个原则,则可分析受累眼及受累肌。

治疗:

  1.10△以内的上隐斜,配戴底向下的三棱镜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配三棱镜时,要根据系上转肌或下转肌受累,如为上转肌受累,因日常生活中看上的机会少,给以上隐斜度数的2/3即可;如下转肌受累,一般应将上隐斜的度数完全矫正,以克服患者的近距离工作产生的视力疲劳。

  2.大于10△上隐斜,或患者不适应戴三棱镜则可用手术治疗。手术一般选择在非注视眼,术前要分析,判定患眼和受累肌肉,然后做受累肌的拮肌减弱术,受累肌缩短术或对侧眼配偶肌减弱术。手术时尽可能不做下转肌减弱术,以免影响下转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是为克服复视,而产生的是一种适应,特征是视力持续减退,偏心固视即用黄斑区以外固视物体。症状是手眼协同不良,从多字中选字困难。
  
    这种弱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斜视,用遮盖法予防。治疗首选遮盖法,以改善视力和固视,然后治疗斜视。年长儿在视能训练师指导下进行增进训练。一岁以下遮盖法可取得80%左右疗效,而对于年长儿即使多次强力训练也仅有20-30%改善。虽然疗效不显,毕竟有20-30%改善,所以不要舍弃此法。要紧的是家庭、医生、训练师同心合力,热心鼓励,有时可坚持治疗一年以上,也有练一练就搁下不练的。训练热情的有无关系到治疗效果。有的患儿尽管戴着眼罩,但就是不好好练,可见家庭的努力帮助很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双眼是怎样协调运动的?
在眼球运动时,双眼的12条眼外肌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使两只眼看到一个物象,这叫双眼单视。这种协调是在大脑神经的控制下,按眼球运动定律完成的。

    (1)单眼运动定律:一条眼外肌收缩,必定同时伴随另外一条肌肉的松弛,这种同时产生的一条肌肉收缩和另外一条肌肉的松弛程度相同,才能是眼球均匀协调地转动。例如:一只眼向内转时,内直肌收缩的程度和外直肌松弛的程度相同。

    (2)偶肌定律:双眼必须同时运动。每只眼所接受的神经冲动的强度和时间是相等的,所以产生相同的效果,神经冲动的强弱和时间由注视眼决定。注视眼是两只眼中起主要作用的那只眼,如同人的左右手分左利和右利。例如:两只眼同时向水平右看时,参与收缩的肌肉是右眼外直肌和左眼内直肌,右眼外直肌收缩行使外转的程度和时间与左眼外直肌收缩行使内转的程度和时间是相等的,这样就保证了双眼运动的角度一致,使要看的右侧的东西成为一个物像。
   
    这两个定律是诊断眼外肌功能的钥匙。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调节性内斜?
过度的调节性集合所引起的内斜视叫调节性内斜视。本病多数由中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所致。

    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

    ①完全性调节性内斜视,发病年龄多在2~5岁,有远视,开始时只在注视某目标或过多使用调节时出现内斜视。一旦戴镜,远视得到矫正,斜视可以消失,不需手术。

    ②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发病年龄多在1~3岁,常有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当戴镜矫正远视后,内斜视得到改善,但仍残留部分内斜。需要手术矫正。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正位眼?
   指在各种距离上,双眼视轴平行、眼球正位。其中包括轻度隐性斜视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痹性斜视的治疗
1.病因治疗

    病因检查确无阳性所见或证明病情已停止发展时,始可采取其他措施,如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

2.药物治疗
  
    (1) 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 ATP,血管扩张剂
  
    (2) 口服碘化钾
  
    (3) 皮质激素及抗菌素可治疗神经炎及肌炎
  
    (4) 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
  
    (5) 抗胆碱脂酶药治疗重症肌无力
  
    (6) 滴眼剂

3.光学疗法
  
    小于10°的斜视可用三棱镜中和法来消除复视,主要矫正在正前方及正下方的复视。

4.物理治疗
  
    (1)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
  
    (2) TDP照射治疗(特定电磁波)
  
    (3) 感应电治疗
  
    (4) 超声波治疗

5.针灸中药治疗
  
    针灸疗法为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6.手术疗法
  
    麻痹性斜视,只有当去除病因或已证明其不再复发并不危及生命时,方可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在6个月左右方可手术。手术原则以达到正常眼位、保持两眼外肌力平衡为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儿童时期容易发生斜视?
斜视,是指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视轴注视目标,而另眼视轴偏向目标一侧的现象。斜视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医学上称内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眼球向外偏斜,称外斜视,俗称“斜白眼”。当然,斜视并不仅指两眼相对位置有明显畸形的情况,也包括斜度很小,表面不易察觉,而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情况,并且还包括那些根本没有斜位但双眼不正常的情况。因此,斜视的概念应理解为两眼的相对位置和双眼视功能两方面的异常。为什么儿童时期易发生斜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2)先天异常: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3)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斜视: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样区别假性斜视?
家长发现不少孩子是“对眼”要求治疗,医生经过检查排除了斜视,可是家长不肯相信,因为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明显的斜视,怎么能说不斜?是否是医生没有认真检查。像这种从外观上看有斜视,实际上没有斜视,眼位正常的情况属于假性斜视,无需治疗。
  
    常见的假性斜视有假性内斜视和假性外斜视,假性内斜视的原因有:①婴儿间歇性内斜视。主要发生于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两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引起两眼内聚,出现间歇性内斜视,4-6个月后,当眼睛开始调节时,内斜可自行消失。②内呲赘皮。这种情况最容易误认为是内斜,也是假性斜视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眼内呲赘皮遮盖了眼内呲部,严重的可遮盖部分巩膜,以至于鼻侧巩膜暴露的比颞侧少,加上婴儿的鼻根过宽,从外观上给人一种内斜视(对眼)的感觉。患儿眼球向左右转动时,内转的那只眼就显得更明显。鉴别的方法是将患儿鼻根部皮肤捏起,鼻侧巩膜暴露多些,“内斜视”便消失了。另外也可以采用角膜映光法,即用手电筒光照射在小儿两眼之间,观察光影是否在角膜的中间;或用交替遮盖一眼的方法检查眼位来鉴别。③瞳孔距离过小。当两眼眶距及瞳孔距离过小时,会给人有内斜视的感觉。

    假性外斜视主要有瞳孔距离过大,会造成外斜感。

    假性斜视常与真性斜视相混淆,并不能让人一眼就判断出来是假性斜视,即使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也要经过反复多次检查才能判断正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11-15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