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胡家宝

眼科常识350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81.新生儿流泪不止是怎么一回事?
刚生下来没多久的小宝宝,一双眼睛总是水汪汪的,非常招人喜爱,但有的小宝宝眼睛里的水似乎多了,总要流出来,用手帕擦干后没多久,又会流出来,这就是新生儿流泪不止。父母们多以为是小儿的眼睛发炎了,可是经过仔细观察,小儿的眼睛并不红,也不肿,好象很正常,就是眼泪特别多,老是要流出来。原来这是一种叫新生儿泪囊炎的疾病。有的小儿在刚出生时,鼻泪管的下端出口被先天性的一层薄膜封闭,或因上皮碎屑堵塞了泪道,这样正常分泌的眼泪就不能通过泪道而排出,眼泪只好从面颊上流下来,形成流泪不止的现象。绝大多数的新生儿在出生时,这层很薄的薄膜完好无损,过了3~4周以后,会自行破裂,泪道通畅,流泪不止的现象就会好转,泪液可以通过泪道正常地排出。但如果这层薄膜始终不破裂,仍然堵塞在鼻泪管的出口处,这样泪液就会不断地积聚在管腔中,越积越多,刺激管壁粘膜而导致发炎,形成泪囊炎。这种泪囊炎一般影响单侧的眼睛,很少影响双侧,除了流泪不止外,有的还有脓性分泌物。如果被确诊为新生儿泪囊炎,也不要着急,不要急于去做手术,因为大多数婴儿在6个月内,泪道仍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所以应先采用保守疗法,治疗一段时间,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并对泪囊部进行按摩,每天做2~3次,过一段时间后,薄膜就会自行破裂,泪道也就通畅了。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后,泪道仍不通,可以到医院进行泪道冲洗,将薄膜冲破。再不行则可采用泪道探通术,用探针将薄膜刺破,使泪道通畅。也有极少数患儿是由于骨部的狭窄或鼻子的畸形造成泪道堵塞,这样就要考虑用其他方法来使泪道通畅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82.为什么有人压迫泪囊区有脓液溢出,对眼球有何危害?
有的人经常会流泪,结膜也有充血的现象,睑裂附近的皮肤出现湿疹,除此之外好象没有其他症状,但用手压迫泪囊区,或冲洗泪道时,就会有黄、白色粘稠性的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到医院检查之后,医生就会告诉他,得了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病,农村较为多见,有的人称它为“眼漏”,也叫“脓漏眼”,常见于中老年妇女。正常情况下,泪道通畅,泪液的排泄功能正常,泪囊不易受细菌感染。当鼻泪管狭窄或堵塞,致使泪液长期滞留于泪囊中,刺激泪囊粘膜,使之发炎增厚,有利于进入泪囊的细菌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发炎化脓。此外少数泪囊炎是由眼外伤、沙眼、鼻窦炎、结核等引起。造成感染化脓的细菌有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十余种。当脓性分泌物大量积聚时,可使泪囊壁扩张呈脓性囊肿状。有时囊肿可与筛窦沟通,形成筛窦泪囊瘘,这时一些脓性分泌物可从鼻腔中流出,症状可暂时减轻,但慢性泪囊炎常可反复急性发作。慢性泪囊炎对眼球的危害极大,一旦角膜受到划伤或异物迷眼,由泪囊来的细菌就会乘虚而入,造成严重的角膜感染,使角膜发炎或溃疡,严重者使角膜溃烂、穿孔,引起球内感染;或进行眼科手术时,如白内障、青光眼等手术时,又可引起全眼球化脓性炎症,导致眼球萎缩或失明。此外慢性泪囊炎还经常并发急性结膜炎和湿疹性睑缘炎,给患者带来痛苦。所以有人把化脓的泪囊比作是眼睛旁的一颗定时炸弹,因此患慢性泪囊炎要及早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83.治疗慢性泪囊炎有哪些方法?
慢性泪囊炎对眼睛的危害极大,因此一旦发生慢性泪囊炎要及时治疗,以保护眼球。患泪囊炎后,可以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在滴眼前反复按压泪囊处,使脓液尽量排空,药物可直达病所。也可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眼药水冲洗泪道。但目前慢性泪囊炎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手术前,一定要进行泪囊冲洗。经药物治疗和泪道反复冲洗后,若分泌物消失,可进行泪道探通术,以打通堵塞的泪道,但要防止用力过猛而形成假道,加重病情。在探通后为保持通畅,可在泪道中置丝线、肠线、马尾等线,或干脆放入硅胶管等,也可在阻塞处手术切开后置入直径1.5~3mm的金、银、铂合金、硅胶等材料的义管,以解决泪液排泄的问题。若泪囊很小,或有严重的萎缩性鼻炎,可以把发炎的泪囊摘除,泪囊摘除后,炎症彻底消失,也不会流脓,但造成泪道不通,所以仍然流泪,因此这是一种破坏性的手术,一般适合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年轻人则不太合适。还有一种方法,是从大眼角的鼻根部切口,把鼻骨打一个小洞,把泪囊壁和鼻腔粘膜吻合在一起,使泪液不再经鼻泪管,而是从新开的小洞处直接进入鼻腔。这就好比河流改道一样,既解除了泪道长期积脓的问题,又恢复了排泪的功能,这种手术叫泪囊鼻腔吻合术。现在可以用YAG激光从鼻腔内做泪囊鼻腔造口术,先用导光纤维通过泪小管进入泪囊照明,从鼻腔中观察,以确定泪囊部位,用YAG氩激光切除鼻粘膜、骨壁和泪囊内侧壁,形成直径5~7mm的孔道,使泪液进入鼻腔,消除炎症,恢复排泪的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84.急性泪囊炎与麦粒肿有哪些区别?
急性泪囊炎是一种泪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于鼻泪管被堵塞,泪囊里面的泪液不能排出,潴留的泪液成了细菌生长、繁殖的场所,形成慢性泪囊炎。有些慢性泪囊炎炎症可向周围扩散,急性发作,成为急性泪囊炎。因此急性泪囊炎多由慢性泪囊炎引发,只有少数一开始就为急性炎症。有时由于泪囊遭到外伤,或在泪道探通中造成假道,或在泪囊手术后细菌感染,也可形成急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时,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压痛明显,炎症可扩散到颊部、鼻梁和眼睑等处。当扩散到眼睑时,会被误认为是麦粒肿。其实麦粒肿是眼睑上的疖子,它是长在眼皮上的,我们常叫做“针眼”、“偷针眼”。麦粒肿是由眼睑的睑板腺或毛囊及其附属腺体感染引起的。麦粒肿初起时又红又痛,三五天后可化脓,待脓排出后,红肿消退,胀痛缓解,再过几天就可完全痊愈。可见急性泪囊炎与麦粒肿的发病部位是不一样的,压痛部位不同,而且症状也不完全相同。急性泪囊炎在数日后也会形成一个脓腔,破溃排脓后炎症迅速消退,但常在泪囊前留下一瘘管,且多数久治不愈,这一点也与麦粒肿不同。急性泪囊炎早期症状与麦粒肿相似,但它们的起病原因不同,发病部位不同,预后不同。因此只要细心检查是不难识别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85.急性泪囊炎如何治疗?
急性泪囊炎,在炎症初起,尚未成脓时,可局部外敷。外敷时可用盐水作湿热敷;或用新鲜的芙蓉叶、马齿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类中草药选一二味,捣烂后外敷,以促使炎症消散;也可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并全身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炎症的发展,炎症可能会逐渐消退。如果炎症未能控制,形成了脓肿,则需手术治疗。可用注射器自泪囊最软处刺入,以抽取脓液,待脓液抽尽后,向脓腔里注入抗生素。或者干脆切开排脓,放置橡皮引流条。在切开排脓时,应选择弧形切口,切口应与皮肤纹理一致,这样以后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放置引流后,应每日换药,待脓尽腔闭,移去引流条,不要为了让脓早日排尽而挤压患处。待伤口愈合,炎症完全消退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或泪囊摘除术。在炎症没有完全消退时,不能做泪囊鼻腔吻合术或泪囊摘除术,以免造成感染扩散。患了急性泪囊炎后应及早治疗,力求在炎症初起时便加以控制,以免日后成脓、溃破,形成瘘管,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麻烦。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86.常见泪腺疾病有哪些?
泪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泪液。常见的泪腺疾病有:炎症、肿瘤、外伤、萎缩等。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87.角膜各层损害后有何不同的反应?
角膜完全透明,位于眼球前部,呈横椭圆形。占眼球外壁的1/6的角膜和巩膜一起构成眼球的外壁组织。组织学上将角膜由前向后分为5层,即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及内皮层。角膜透明而无血管,但具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组织,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厚度和曲率半径,还具有一定的屈光力,在眼球屈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它还与巩膜组织一起对精细的眼球内容物提供特殊的保护作用,正因为角膜组织具有特异的性能,角膜病也就具有自己的特色。上皮细胞层:是角膜抵御外来侵犯的第一道重要防线。厚约50μm,占角膜厚度的1/10, 是一种非角化鳞状上皮,由4~6层细胞组成。角膜上皮细胞层生长迅速,结合牢固,对绝大多数的细菌和毒素有很大的抵抗力,破坏后可以再生,24小时即可修复,且不留瘢痕。由于该层神经丰富,感觉灵敏,轻微损伤,即有明显异物感。由于角膜暴露在外,角膜上皮很容易遭受损伤,给致病微生物以可乘之机,故角膜的感染很常见。如稻谷等角膜异物损伤后处理不当,有导致角膜溃疡以至穿孔的危险。前弹力层:又称Bowman膜,位于角膜上皮细胞层的下面,基质层的上面,厚约10~16um ,由胶原纤维构成的无细胞的薄膜,实际并无弹性。作为上皮细胞附着的基础,它受损伤后不能再生,代之以纤维组织。对创伤、机械和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基质层:约占角膜厚度的9/10,透明、无血管,为排列整齐的相同屈光指数的角膜小体、胶原纤维和粘合物质组成200~250层平行排列的纤维小板,各纤维板层又成十字交叉排列,这就有利于光线通过和屈折。由于没有血管直接供应而代谢缓慢,病理代谢产物不易除去,炎症过程常迁延难愈。角膜基质层的透明性决定于角膜小体的完整均匀与否,任何外伤或炎症破坏了角膜小体,即使愈合后,也终将遗留程度不等的混浊,即角膜翳,影响其弯曲度和透明度,从而使视力受损。后弹力层:又称Descemet膜。位于基质层和内皮细胞层之间,为内皮细胞的分泌产物。是一层有弹性、无结构、极有抵抗力的透明薄膜,比较坚韧,对机械张力和微生物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再生。内皮细胞层:是由单层六角形扁平细胞镶嵌而成,从生下直至死亡,细胞不能再生,衰老与死亡的细胞留下的位置,靠其他内皮细胞的扩大移行来铺垫。受损后亦由邻近内皮细胞增大、扩展和移行滑动来覆盖。内皮细胞层不断地将基质层中的水分子排入前房,使基质处在脱水状态而保持透明,因此它的功能是否正常,关系到整个角膜能否透明,也是如何保存角膜移植供体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免疫学上,角膜无血管的这一特点,使同种异体的移植片能够减少与淋巴细胞的接触,从而免受或少受排斥,因此又有“免疫赦免组织”的称谓。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88.角膜病变受哪些全身或局部因素的影响?
眼球是整个机体组成的一部分,它与全身各系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临床上不少角膜病变是由全身疾病引起的,或是全身疾病在角膜上的表现。这些角膜病变尽管表现形式不等,轻重程度不等,但往往有其特征性。(1)老年环:又称角膜脂肪环,在正常老年人的角膜缘内1mm处呈现的灰白色浑浊环,是由胆固醇、磷脂、甘油三脂沉着在角膜上皮下前弹力层和基质层构成。其病因错综复杂,但此变性属于生理范围,不影响视力,无需治疗。(2)Kayser-Fleischer环:是靠近角膜缘的色素环,呈黄绿色,约2mm宽。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色素沉着位于角膜后弹力层附近的角膜基质部位。这些色素是由铜化合物组成,此色素环的存在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有力佐证,可出现在其他神经体征之前,一旦发现即可确诊。(3)全身营养不良性疾病:如维生素A的缺乏常出现角膜混浊、软化与溃疡,最后乃至穿孔。(4)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当三叉神经遭受外伤、手术、肿瘤或炎症破坏时,受三叉神经支配的角膜便失去知觉和反射性瞬目的防御作用,从而容易遭受机械性损伤并发生上皮干燥;又由于三叉神经可能负有调理角膜的营养代谢的作用,三叉神经支配的中断,势必引起角膜的营养障碍与炎症的出现。由于胚胎发育同源的关系,角膜极易受局部因素的影响:结膜病常会延至角膜上皮细胞层及浅角膜基质层,巩膜病则可累及角膜基质层,而葡萄膜病则常影响角膜内皮层及角膜基质的深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89.什么是角膜炎,怎样分类?
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通称为角膜炎。角膜炎时患者伴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和较强的刺激症状,眼科检查可见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溃疡形成、睫状充血。按解剖层次分深层、浅层。深层角膜炎:炎症病变局限于基质的深部、后弹力层附近者,浅层角膜炎:炎症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的浅部,从组织学上讲,炎性病变主要在上皮,有时波及基质浅层。按解剖部位分中央部、周边部。中央部角膜炎:炎症病变位于角膜光学区(中央区4mm)者,多见于病毒性角膜炎、匐行性角膜炎、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周边部角膜炎:炎症病变位于角膜的边缘部者,多见于急性卡他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角膜炎、泡性角膜炎等。按病理变化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化脓性、非化脓性、肉芽肿性。急性角膜炎:起病急骤,症状剧烈,可迅速形成角膜溃疡或穿孔的角膜炎性病变,如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匐行性角膜溃疡、淋菌性角膜炎等。慢性角膜炎:起病隐蔽、症状较轻、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很少引起角膜穿孔的角膜炎性病变,如角膜实质炎、盘状角膜炎、霉菌性角膜炎等。亚急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的角膜炎。化脓性角膜炎:指凡引起角膜溃疡伴有脓性分泌物的角膜炎。非化脓性角膜炎:指凡不引起角膜溃疡或有溃疡但无脓性分泌物的角膜炎。按病原分外生性、内生性、混合性。外生性角膜炎: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细胞层而发生的炎症。内生性角膜炎:指来自全身的内因性疾患所致的角膜炎症,多为变态反应引起,如泡性角膜炎等。按临床表现分点状、线状、盘状、钱状、树枝状、地图片状。点状角膜炎:在角膜上皮层,出现针头大小的浸润,很快破溃,荧光素可以着色者,多见于病毒感染。线状角膜炎:角膜上皮或上皮下的点状浸润融合扩大成线条状者,或位于角膜后壁的深层条纹状浑浊者。盘状角膜炎:病变位于基质层圆形灰白色直径在4mm以上,但仍保留一圈未被侵犯,边缘清楚。钱状角膜炎:系由多种病毒所致的大小、多少、深浅不一的小圆盘状浸润,形似钱币的角膜炎,在我国多为8型腺病毒感染。树枝状角膜炎、地图状角膜炎:均系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角膜细胞浸润、坏死脱落,以致形成不同形状和深度的溃疡和混浊。按炎症性质分溃疡性、非溃疡性。溃疡性角膜炎:角膜炎症浸润进一步扩大加深,上皮至基质坏死脱落形成创面者。按病因分细菌、病毒、霉菌角膜炎等。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90.细菌性角膜溃疡最常见的致病菌是什么?
细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菌中,以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葡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液化性摩拉克菌等最为常见。导致感染的原因常与微小的角膜外伤或剔除异物后污染有密切关系,也和患者免疫力低下有一定关系。肺炎球菌性角膜溃疡又称匐行性角膜溃疡,以农村收割季节为常见,多半是角膜受伤或剔除异物后角膜发生感染的结果。表现为突然发生眼痛及刺激症状,眼球混合性充血,角膜损伤处出现灰白色微隆起的浸润灶,迅速发展成溃疡,表面有灰黄色脓液附着,呈污秽状。溃疡的一侧为致密的黄色浸润,为穿凿状进行缘;另一侧比较清洁,进行缘不断向外扩展,并同时向深层进展。有时溃疡并不明显,在基质内形成黄灰色脓液积聚,称为角膜脓疡。脓疡破溃,角膜穿孔,穿破后多倾向逐渐愈合,形成角膜粘连性白斑。又因细菌毒素侵入前房,引起前房积脓,故又名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感染亦可累及眼内组织,以至毁坏眼球。链球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与肺炎球菌性角膜溃疡相似,但较少匐行倾向。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主要是通过外伤和污染的眼药水所引起,也可见于戴接触镜者。绿脓杆菌在角膜内繁殖比在培养基内更为活跃,一旦感染,常于24小时或48小时内毁坏整个角膜,大量的黄绿色分泌物或坏死组织为其特点。液化性摩拉克菌性角膜溃疡,这种菌常存在于人的呼吸道,一般致病力不强。此种溃疡多为中央性,形态细小,且进行缓慢,很少发生穿破是其特点,但也会出现前房积脓,但脓液量很少。患者自觉症状较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11-14 1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