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集合由张力性集合、近感知性集合、调节性集合和融像性集合组成。其中,张力性集合角决定了是否存在斜视和斜视的特性。而距离移近时双眼为了能够同时对准目标,需要动用集合。对于近距离目标产生的集合则是由近感知性集合、调节性集合和融像性集合共同完成。而这里只有融像性集合是大脑对近距离分离像作出的集合反应。而近感知性集合是大脑对目标距离改变直接作出的集合指令,又被称之为反应性集合。调节性集合则是大脑接收到调节反应后引起的集合反应。与融像性集合不同的是,近感知性集合和调节性集合根本不用在双眼共同工作的情况下就可产生,无需顾虑双眼处于融像状态、交叉性复视状态还是同向性复视状态。是否动用融像性集合完全取决于动用近感知性集合后,双眼处于近融像与否。如果处于近融像状态,则无需动用融像性集合。如果不处于近融像状态,则大脑会分析导致复视的原因。如果是交叉性复视,说明集合不足,徐动用融像性集合。如果,是同向性复视,则说明集合过度,此时不仅不需要动用融像性集合,反而要动用融像性散开。因此,一定是所有集合调动状态下,双眼都不能满足近用集合需求才需要进行集合训练。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外斜的人群中。由于外斜人群的集合需求大于正常人,他们的集合需求是正常人集合需求加上患者外斜视的总量。而,集合训练也不是正对调节性集合和近感知性集合的。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干扰这两项集合的状态。他们是无需经过双眼视觉而是由大脑直接作出的指令。集合训练仅仅是通过融像性集合反应的原理,尽量锻炼内直肌的肌力。提高集合储备,以满足近距离用眼的集合需求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的双眼融像。
集合训练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目标远近的移动来训练内直肌。方法是双眼注视一个目标,例如,双眼注视右手食指,先伸直胳膊,然后逐渐缩短手到眼睛的距离,一直到能够维持近融像的最近点,停顿片刻然后再移远手指,直至胳膊伸直。这样反复训练,以达到锻炼内直肌的目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利用近用基底向外的棱镜进行集合训练。基底向外的棱镜可是制造人工交叉性复视,当大脑感受到交叉性复视后,会动用集合来维持近融像。随着基底向外棱镜量的增加,调动的集合就越多。以此达到锻炼内直肌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