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hsdoctor 于 2013-7-1 14:44 编辑
可能是调节的问题,解释的深入一点看看大家能明白吗。
一、首先介绍一个概念:调节的稳态及稳态误差。---相关内容来源于《生理光学》
当眼注视物体时,是什么刺激导致了调节的产生呢?一般认为:启动调节的线索包括,光晕,色差,集合等,并且光晕在单眼调节中
起着本质的作用。
当眼在注视时,物体的像并非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与视网膜保持某种程度的离焦,使像保持一定的模糊(光晕)状态,这种轻度的
稳定光晕状态称为调节的稳态。当物体移动,离焦变大,光晕的宽度增加时,调节被启动。眼总屈光度增加,当离焦又达到一定光晕状态
时,调节终止。这种离焦的大小称为:稳态误差。或者称为调节滞后。
人眼调节的稳态误差利用了与离焦方向无关的光晕对调节进行稳定控制,光晕的量比稳态误差大泽调节增加,反之则调节减少。这种方
法不仅避免了方向性的混乱而且高效。这不能不说是眼调节控制巧妙方法。
1.稳态误差的大小是一定的,与视标的远近位置无关。
2.稳态误差的大小与视标的颜色无关。
3.稳态误差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亮度(100倍)无关。
4.稳态误差的大小与瞳孔直径成反比。
5.稳态误差的大小与视标的大小成正比。
6.稳态误差的量约等于焦深的二分之一(瞳孔3毫米,十字视标,稳态误差约0.3D)。
二、不同屈光状态的稳态误差---个人对上述理论应用的解释
由于稳态误差的存在,不同的屈光状态的眼稳态点不同,近视眼,正视眼稳态点位于注视点前,远视眼位于注视点后。这样的推测是基
于不同的屈光状态在看清楚物体时保持一定的稳态误差,一定使用最少调节量。只有这样才是最节省能量的。另外,一些调节滞后的测量
数据也印证了这点。
具体应用:
本例顾客原来是远视过矫正造成人工近视眼状态,此时正常调节的稳态位于注视点前,而降低左眼屈光度后,眼屈光状态变成轻度远视,调节的稳态可能转到注视点后,这种转变可能造成调节一定时间内的紊乱。有时0.25D看似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很小,但正是这0.25D就决定的调节是否启动。是否带来主观的症状感受。具体到本例,如果验光的结果没有错误,那么减少的幅度不要过大。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持近视状态的稳态。或者让顾客适应一段时间看看,稳态是否能够恢复到与远视眼状态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