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同仁面对过矫眼镜犯难,降了度数,有的时候就怕顾客投诉不清晰,只好选择不降
昨日有个小伙子由父亲陪同配镜,原镜韩国配的
R:-4.50
L:-4.25
经过电脑打单子,然后牛眼做下来
R:-3.25/-1.00*180 红清,加入-0.25DS绿清
L:-3.00/-0.75*170 红清,加入-0.25DS绿清
考虑到验光距离为3米,最后处方为:
R:-3.75/-1.00*180
L:-3.50/-0.75*170
顾客极其满意,无论是视力表还是实际佩戴都比原先清晰的多,无不适。
在我的感觉中,无论是眩晕还是视物变形,还是疲劳,都没有比原镜模糊,或者和原镜度数一样却很难受更麻烦的事情了,其他的可以解释可以沟通,这是最不好解释的一种,而且面对着很多稀奇古怪的镜架,有的时候不是想调整就可以调整的。
而过矫眼镜降低度数,反而比原镜模糊还要难受,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考虑验光距离
距离越近,近视度数越低,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达到5米以上,那么实际测得的度数都是欠矫的,就算是正视眼注视5米目标,理论上也需要0.20D的调节,如果5米红绿等清,也就欠矫了20度。更何况一般达到5米的验光室比较少。
2.标准有问题
我手头十几本眼科和视光方面的书,没有一本写到1.0以上为过矫,对眼睛有害。也就是说到底配到啥程度,都是可以的,都是可变通的,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可是很多同仁秉承了1.0的标准却缺乏变通,贸然降低度数导致投诉。再说了,视力表都有很多种,到底以哪一个视力表的1.0为标准呢?以标准对数视力表吗?那个是中国人设计的就一定是对的吗?设计之初,缪天荣教授也是根据最小视角为1分设计的,不是根据中国人体质或者人种特征设计的,清晰的1.0和稍模糊的1.0到底哪个度数才是对人有害的呢?
3.忽视原镜的状态
很多人原先的眼镜变形很厉害,鼻托贴在了镜片上,导致镜眼距很小,或者前倾角过大,或者面弯增大,而在配新镜的时候,如果没注意到这种问题,那么就会导致新眼镜度数差不多,结果远远比不过原镜的清晰度
4.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使用试镜架
试镜架分为前后两个插槽,目的是什么,就是让验光室自己选择能够更接近实际佩戴的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有的同仁对于所有高度数试镜,直接把镜片插到了后槽,认为这样能够更好的反应顾客晕不晕的问题,却忽视了顾客实际选配的镜框是否是这么一个镜眼距。配出来的眼镜清晰度顶多和试镜架一样,有的时候还远不如试镜架。比原镜清晰倒无所谓,要是没加度数弄得比原镜模糊就郁闷了。
我们这里一个真实的例子,一验光师没考虑这个问题,把顾客-10.50DS的原镜度数查到了后槽,顾客觉得可以,就再没有变,按照原镜配了,近7000块的眼镜比原先模糊,加工师傅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把鼻托调的更近(镜框设计问题),拖了1个多月,顾客等不及出国旅游去了,等回来这还是麻烦。
5.原镜度数不变,却来了个新瞳距
见过不少身边的验光师,顾客要求原镜度数,那就一切按照原来的数据做就好了。硬是要多来一步测一下瞳距。然后顾客戴上就是个纠结,你说原镜瞳距错了,按照实际的配,可是不舒服啊,头疼啊,咋办?
镜片光心如果没有作准,那么就会产生相应的棱镜度,影响眼球的聚散。可是如果原来的瞳距能够让顾客能够用更少的聚散达到融像的目的,新镜需要更多的聚散,那么顾客怎会觉得好受。
我这里有个真实的例子,店里一女店员想配镜,按照原镜度数来,我多数情况足矫,她怕我给她加度数所以坚决不让我验,却让我给她量个瞳距,实际瞳距59,配出来头疼戴不成,然后才让我验。
原镜:
R:-5.50
L:-5.50
PD:52mm
新镜度数没变,PD:59
经检测4个棱镜内隐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