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独孤求亮 于 2024-12-23 11:15 编辑
原创/吴华胜 [size=29.3333px]
[size=29.3333px] 验光实践中总会遇到一些常用试镜架不好处理的问题,比如镜眼距的问题。 周知度数越大镜眼距对有效镜度影响越大,负透镜镜眼距越小有效镜度越大,正透镜正好相反。而验光的试镜架和装配好的眼镜,镜眼距一般都不可能刚好等值,因为试镜架和镜框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比如试镜架验光时插片槽就有4个,假设从内到外各个槽用ABCD来表示的话,传统试镜架镜圈有5.1mm厚,插片有3.1mm厚,从A槽插片前表面到D槽插片前表面有14.4mm距离,假设插片为-10D要插入B槽相对A槽会降低0.82D的有效镜度,假设插片为-10D要插入C槽相对A槽会降低1.13D的有效镜度,假设插片为-10D要插入D槽相对A槽会降低1.44D的有效镜度。 [size=29.3333px] 眼镜框也有不确定因素,主要是镜框有无鼻托.鼻托的高矮,人为调试鼻托,镜框鼻梁的宽窄,顾客戴镜习惯等几大因素。 [size=29.3333px] 假如患者-10D屈光不正,验光时试镜架A槽插片此时镜眼距大约10MM,测试结果红绿等清,然而由于验配师忽略了镜眼距,顾客选的镜框鼻托偏高而且材质不容易调整,镜眼距大于试镜架A槽插片距离,眼镜装配好顾客试戴表示看不清楚,验光师又让戴上试镜架度数,顾客又表示很清楚,而戴上装好眼镜又不清楚,有经验的验光师马上就能判断出是镜眼距问题,然而怎样才能准确的计算出或者实验出精准的镜眼距偏差带来的有效镜度偏差值呢? [size=29.3333px] 有两个方案可以解决问题: [size=29.3333px] 第一种:精准测量试镜架插片后表面到角膜顶点以及装配眼镜镜片后表面到角膜顶点的距离,计算出两者镜眼距的差值,根据差值换算出有效镜度差,再作屈光度的微调达到真正意义的MPMVA.但是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太差了,还是不可取。 [size=29.3333px] 第二种:就是镜上验光,一般高度近视配同类型镜框,只要镜片不是太花,可以把插片验光数据进行旧眼镜上进行镜上验光精调,还有一种就是新眼镜被投诉也可以来一个镜上验光精调,有些定制高端眼镜的,如果没有合适的镜上验光的眼镜,也可以根据插片数据装一副临时用的眼镜进行镜上验光精调。 [size=29.3333px] 那么问题了镜上验光怎么插片呢?镜框款式千千万,怎样才能满足这个要求呢?经过笔者苦思冥想,根据夹片太阳镜的原理,自制了一款带插片槽的夹片。
一下就是制作过程: 1:选一付能夹任何一款眼镜架的夹片。 2:取一付试镜架镜片夹持器和刻度盘【旧的就可以】,磨平后凸起备用。 3:把取下的镜片夹持器重合在夹片上,比好高度瞳距,只做一个的话建议62mm,能多做几个的话可以60mm、66mm,比好画出记号。 4:热切割夹片。 5:粘合夹片与镜片夹持器,完美恋情成功组合。 使用案例1: 比如患者双眼原镜-1000ds,矫正视力右1.5,左眼1.0,经过综合检测内槽试镜:R-925/-50X95=1.5,L-925/-75X60=1.5,试镜架试戴清晰无不适感,预期装配好了应该在1.2的样子,但是装配好不及原镜清晰,矫正视力只有单眼1.0故不能适应,因为新镜加了散光,真不知道加大球镜能不能适应,用试镜外挂先分别加入-25ds,患者表示还是不清晰不能适应,单眼视力已经矫正到1.2了,再分别加入-50ds单眼视力矫正到1.5,试戴数分钟后,清晰度各方面都没问题但是还是不能适应,最后按原镜-1000重新装配,放弃修改屈光度。 案例2: 患者原镜检测R-250DS=0.8 L-400/-75X170=0.5,重新综合检测,R-275DS=1.0 L-500/-50X175=1.0,试镜架外槽试戴无不适感,装配好后患者疲劳感很重没法适应,猜想用眼习惯被改变,新镜用外挂试镜,右眼等于1.0,左眼等于1.2,左眼外挂插入+25ds=1.0,行走试戴无不适感。 镜上外挂测试镜眼距最真实,测试出来的效果和装好的眼镜一样,这就是绝对优势。这里属抛砖引玉,期望设备厂家能够生产的更完美更好用。 作者单位:广安市花桥康明眼镜
|